首页--自然科学总论论文--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科学的哲学原理论文

技术风险与现代技术的生态化转向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前言第10-15页
    1 研究背景第10页
    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3 研究现状第11-13页
    4 研究思路第13-14页
    5 本文的创新点第14-15页
1 技术风险和技术风险观第15-24页
    1.1 技术风险第15-18页
        1.1.1 风险概念的考察第15-16页
        1.1.2 技术风险概念的界定第16-18页
    1.2 技术风险观第18-24页
        1.2.1 古代技术风险观第18-19页
        1.2.2 近代技术风险观第19-21页
        1.2.3 现代技术风险观第21-24页
2 现代技术风险与风险社会的生成第24-37页
    2.1 现代技术风险的来源第24-28页
        2.1.1 现代技术风险的内在来源第25-26页
        2.1.2 现代技术风险的外在来源第26-28页
    2.2 现代技术风险的特征第28-32页
        2.2.1 现代技术风险具有时空跨越性第28-29页
        2.2.2 现代技术风险具有不可计算性第29-30页
        2.2.3 现代技术风险具有潜伏隐蔽性第30-31页
        2.2.4 现代技术风险具有极端危害性第31-32页
    2.3 风险社会的生成第32-37页
        2.3.1 工具理性的扩张第32-33页
        2.3.2 技术风险的社会运行第33-37页
3 风险社会中的危机境遇第37-48页
    3.1 风险社会中的生态危机第37-42页
        3.1.1 环境污染第38-39页
        3.1.2 资源耗竭第39-41页
        3.1.3 生态失衡第41-42页
    3.2 生态危机背后的人性危机第42-44页
    3.3 生态启蒙在现代技术中的实现第44-48页
        3.3.1 生态启蒙对风险社会的回应第44-46页
        3.3.2 现代技术的生态化转向第46-48页
4 现代技术生态化转向的实现路径第48-59页
    4.1 社会观念的生态化转向第48-52页
        4.1.1 生态发展观的形成第48-49页
        4.1.2 生态技术观的构建第49-50页
        4.1.3 生态消费观的树立第50-52页
    4.2 技术实践的生态化转向第52-56页
        4.2.1 技术工艺生态化第52-53页
        4.2.2 企业生态化第53-55页
        4.2.3 产业生态化第55-56页
    4.3 制度建设的生态化转向第56-59页
        4.3.1 政府调控与法制建设的加强第56-57页
        4.3.2 生态民主与公众参与的实现第57-59页
结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商粘性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我国基金会会计制度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