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国画的留白意识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0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 第7-8页 |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7页 |
1.1.2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8-9页 |
1.4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9-10页 |
第2章 传统国画的留白意识及其形式语言内涵 | 第10-18页 |
2.1 留白意识的形式美法则 | 第10-14页 |
2.1.1 留白与取舍 | 第10-11页 |
2.1.2 留白的补意 | 第11-14页 |
2.2 视觉流程上的留白法则 | 第14-18页 |
2.2.1 画面的视觉中心 | 第14-16页 |
2.2.2 视线流动的基本顺序与流程编排 | 第16-18页 |
第3章 留白形式法则与商业广告设计之关联 | 第18-30页 |
3.1“留白”在商业广告中运用的总体原则 | 第18-21页 |
3.1.1 直接展示 | 第18-19页 |
3.1.2 突出特征 | 第19页 |
3.1.3 安排特写 | 第19-20页 |
3.1.4 空间运用 | 第20-21页 |
3.2 商业广告中构图上的留白 | 第21-23页 |
3.2.1 画面构图自由 | 第22页 |
3.2.2 远距离易识别 | 第22-23页 |
3.2.3 较高的艺术性 | 第23页 |
3.3 商业广告中色彩上的留白 | 第23-25页 |
3.3.1 主调——此“白”非彼“白” | 第24页 |
3.3.2 平衡——虽“白”但有份量 | 第24页 |
3.3.3 节奏——“白”与“非白”比例 | 第24-25页 |
3.3.4 强调——“白”成为重点 | 第25页 |
3.3.5 分割——无彩色的黄金线 | 第25页 |
3.3.6 渐变——“白”与“非白”的过渡 | 第25页 |
3.4 商业广告中文字上的留白 | 第25-28页 |
3.4.1 空间分割概念 | 第26页 |
3.4.2 整体观念与功能效应 | 第26-28页 |
3.5 商业广告中图片上的留白 | 第28-30页 |
3.5.1 自由丰富的想象力 | 第28页 |
3.5.2 深入理解 | 第28-29页 |
3.5.3 画法与风格 | 第29-30页 |
第4章 留白意识在各类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比较 | 第30-39页 |
4.1 各类商业广告设计中的留白特征 | 第30-35页 |
4.1.1 招贴设计的留白及其基本特征 | 第30-31页 |
4.1.2 包装设计的留白及其基本特征 | 第31-32页 |
4.1.3 路牌广告的留白及其基本特征 | 第32-33页 |
4.1.4 电视广告的留白及其基本特征 | 第33页 |
4.1.5 电影海报的留白及其基本特征 | 第33-35页 |
4.2 留白意识在商业广告设计中的一般共性 | 第35-37页 |
4.2.1 留白能提升和强化作品的传达效果 | 第35页 |
4.2.2 留白的运用是立意并创造意境的需要 | 第35-36页 |
4.2.3 留白可以使主体更突出 | 第36-37页 |
4.2.4 运用留白能加强画面空间的对比关系 | 第37页 |
4.3 各类商业广告设计留白比较的差异性 | 第37-39页 |
第5章 留白式商业广告设计个案分析 | 第39-42页 |
5.1 苹果公司留白式的案例分析 | 第39-40页 |
5.2 香奈儿留白式的案例分析 | 第40-4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2-44页 |
6.1 本文主要成果 | 第42页 |
6.2 尚未解决的问题 | 第42页 |
6.3 今后在本课题研究方向的规划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