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1 干扰素的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1.1 干扰素的定义 | 第10-11页 |
1.2 干扰素的分类及特点 | 第11-12页 |
1.2.1 干扰素的分类 | 第11页 |
1.2.2 干扰素的生物活性 | 第11-12页 |
1.3 干扰素的临床应用 | 第12页 |
1.4 干扰素的开发现状 | 第12页 |
2 板蓝根多糖 | 第12-15页 |
2.1 板蓝根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 | 第12-13页 |
2.2 板蓝根多糖构效关系研究 | 第13页 |
2.3 板蓝根研究新方向 | 第13-14页 |
2.4 板蓝根多糖在畜牧兽医中的应用 | 第14页 |
2.5 板蓝根多糖研究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 第14-15页 |
3 黄芪多糖 | 第15页 |
4 猪伪狂犬病 | 第15-17页 |
4.1 病原学 | 第16页 |
4.2 流行病学 | 第16页 |
4.3 发病机制 | 第16页 |
4.4 猪伪狂犬病的免疫及防控 | 第16-17页 |
试验一 板蓝根多糖与黄芪多糖的制备 | 第17-20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7-18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1.1.1 中药药材 | 第17页 |
1.1.2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 第17页 |
1.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7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17-18页 |
1.2.1 中药多糖提取的方法 | 第17-18页 |
1.2.2 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1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8-19页 |
2.1 中药多糖的提取率和净含量 | 第18-19页 |
3 讨论 | 第19-20页 |
试验二 干扰素的制备及其大量制备 | 第20-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7页 |
1.1 材料 | 第20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20-21页 |
1.3 引物设计及合成 | 第21页 |
1.4 肝组织基因组的提取 | 第21页 |
1.5 猪 α 干扰素基因的PCR扩增 | 第21页 |
1.6 纯化回收DNA片段 | 第21页 |
1.7 PCR产物的连接 | 第21页 |
1.8 制备感受态细胞 | 第21-22页 |
1.9 连接产物的转化入感受态细胞 | 第22-23页 |
1.10 挑取菌落 | 第23页 |
1.11 大肠杆菌质粒提取 | 第23页 |
1.12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23页 |
1.13 重组质粒命名 | 第23页 |
1.14 重组质粒的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23页 |
1.15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IFN-α | 第23-24页 |
1.16 制备感受态细胞BL21 | 第24页 |
1.17 连接产物的转化入感受态细胞 | 第24页 |
1.18 重组表达质粒pGEXIFN-α 的鉴定 | 第24-25页 |
1.19 重组质粒pGEX-IFN-α的诱导表达 | 第25页 |
1.20 表达产物的检测 | 第25-26页 |
1.21 重组猪IFN-α的纯化 | 第26-2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28页 |
2.1 重组表达质粒鉴定结果 | 第27-28页 |
2.2 干扰素基因的表达及鉴定 | 第28页 |
3 讨论 | 第28-29页 |
试验三 猪 α 干扰素抗猪伪狂犬病毒活性检测 | 第29-3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9-30页 |
1.1 材料 | 第29页 |
1.1.1 细胞、毒株 | 第29页 |
1.1.2 干扰素 | 第29页 |
1.1.3 细胞培养相关试剂 | 第29页 |
1.1.4 仪器 | 第29页 |
1.2 方法 | 第29-30页 |
1.2.1 PRV病毒毒力测定 | 第29-30页 |
1.2.2 重组干扰素蛋白含量及其抗PRV效价测定 | 第30页 |
1.2.3 干扰素对PK-15无毒浓度测定 | 第30页 |
1.2.3.1 干扰素对未贴壁PK-15细胞的影响 | 第30页 |
1.2.3.2 干扰素对单层PK-15细胞的影响 | 第30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30-32页 |
2.1 PRV病毒毒力测定 | 第30-31页 |
2.2 重组干扰素蛋白含量及其病毒效价 | 第31-32页 |
2.3 干扰素对PK-15细胞无毒浓度 | 第32页 |
3 讨论 | 第32页 |
试验四 板蓝根多糖、黄芪多糖与猪 α 干扰素联合应用对猪伪狂犬病病毒作用的研究 | 第32-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5页 |
1.1 材料 | 第32-34页 |
1.1.1 实验动物及病毒 | 第32页 |
1.1.2 试验药品 | 第32-33页 |
1.1.3 主要试剂 | 第33页 |
1.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3-34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34-35页 |
1.2.1 PRV的病毒毒力测定 | 第34页 |
1.2.2 中药多糖对PK细胞最大安全浓度的测定 | 第34页 |
1.2.3 中药多糖对PRV增殖的影响 | 第34页 |
1.2.4 重组猪α干扰素联合板蓝根多糖、黄芪多糖抑制PRV增殖试验 | 第34-3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37页 |
2.1 PRV毒力测定结果 | 第35页 |
2.2 多糖对PK-15细胞的安全浓度 | 第35页 |
2.3 中药多糖抑制PRV增殖试验结果 | 第35-37页 |
2.4.1 重组猪α干扰素联合黄芪多糖抑制PRV增殖试验结果 | 第36页 |
2.4.2 重组猪α干扰素联合板蓝根多糖抑制PRV增殖试验结果 | 第36-37页 |
2.4.3 重组猪α干扰素联合板蓝根多糖、黄芪多糖抑制PRV增殖试验结果 | 第37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7-39页 |
全文总结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