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各种金属材料和构件的焊接论文--金属材料的焊接论文--钢论文

永久阴极板焊接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焊接过程仿真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焊接过程的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第17-19页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页
        1.3.2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7-19页
第二章 永久阴极铜电解技术第19-25页
    2.1 ISA法第19-22页
    2.2 KIDD法第22-23页
    2.3 永久阴极板制作生产工艺第23页
    2.4 永久阴极板的焊接位置示意图第23-24页
    2.5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永久阴极板焊接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第25-35页
    3.1 焊接简介第25-26页
        3.1.1 焊接的概念及其分类第25-26页
        3.1.2 焊接方法的选择第26页
    3.2 永久阴极板的焊接性分析第26-29页
        3.2.1 焊接接头的应力腐蚀开裂第27-28页
        3.2.2 焊接接头的晶间腐蚀第28页
        3.2.3 焊接接头的热裂纹第28-29页
        3.2.4 焊缝脆化第29页
    3.3 焊接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第29-33页
        3.3.1 接头的组装对焊接质量的影响第29-30页
        3.3.2 坡.的尺寸对焊接质量的影响第30-32页
        3.3.3 焊接工艺参数对焊接质量的影响第32-33页
    3.4 永久阴极板的焊接工艺特点第33-34页
    3.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永久阴极板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焊接工艺参数的确定第35-48页
    4.1 有限元法简介第35页
    4.2 有限元分析步骤第35-36页
    4.3 SYSWELD简介第36-37页
    4.4 永久阴极板焊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7-42页
        4.4.1 坡.尺寸的确定第37-38页
        4.4.2 焊脚尺寸的确定第38-39页
        4.4.3 永久阴极板三维模型的建立第39-40页
        4.4.4 有限元模型网格划分第40-41页
        4.4.5 添加网格分组第41-42页
    4.5 焊接工艺参数的确定第42-44页
        4.5.1 焊接电流的选择第42-43页
        4.5.2 电弧电压的选择第43页
        4.5.3 焊接速度的选择第43页
        4.5.4 线能量的确定第43-44页
    4.6 边界及初始条件第44-45页
    4.7 约束条件第45-46页
    4.8 生死单元技术第46-47页
    4.9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热源模型的选择及热源函数的确定第48-59页
    5.1 焊接热源模型第48-51页
        5.1.1 点热源模型第48页
        5.1.2 线热源模型第48-49页
        5.1.3 面热源模型第49页
        5.1.4 高斯热源模型第49页
        5.1.5 双椭球热源模型第49-51页
        5.1.6 焊接热源模型的选取第51页
    5.2 热源校核第51-58页
        5.2.1 熔池长度的估计第53-54页
        5.2.2 双椭球热源模型参数设置第54-55页
        5.2.3 热源位置参数第55-56页
        5.2.4 热源校核结果第56-58页
    5.3 热源函数的确定第58页
    5.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六章 永久阴极板焊接温度场和应力场的计算分析第59-74页
    6.1 仿真环境的前处理设置第59-60页
    6.2 温度场的计算分析第60-63页
        6.2.1 温度场的分布第60-61页
        6.2.2 焊缝中心线上各点的温度变化情况第61-62页
        6.2.3 垂直于焊缝方向各点的温度变化情况第62-63页
    6.3 应力场的计算分析第63-65页
        6.3.1 应力场结果的验证第63-64页
        6.3.2 动态应力场的分析第64-65页
    6.4 焊接顺序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第65-71页
        6.4.1 焊接顺序的原则第65页
        6.4.2 焊接顺序方案的确定第65-67页
        6.4.3 方案1的焊接残余应力分布情况第67-69页
        6.4.4 不同焊接方案下的焊接残余应力第69-71页
    6.5 约束条件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第71-72页
    6.6 焊接速度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第72-73页
    6.7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74-75页
    7.1 全文总结第74页
    7.2 研究展望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孟加拉国的生态友好黄麻纤维传统工艺品设计
下一篇:Mo-Nb系合金熔覆层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