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文化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1.4 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2 文化旅游景区规划的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2.1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相关概念 | 第14页 |
2.2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相关理论 | 第14-16页 |
2.2.1 生态学理论 | 第14-15页 |
2.2.2 区位理论 | 第15页 |
2.2.3 经济学理论 | 第15-16页 |
2.2.4 美学理论 | 第16页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8-20页 |
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3.3 技术路线图 | 第19页 |
3.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9-20页 |
4 规划设计研究 | 第20-85页 |
4.1 兰坪县概况 | 第20-24页 |
4.1.1 地理位置及总体概况 | 第20页 |
4.1.2 自然条件 | 第20-22页 |
4.1.3 历史沿革 | 第22-23页 |
4.1.4 社会经济 | 第23-24页 |
4.2 兰坪县风景资源概况与分析 | 第24-37页 |
4.2.1 自然资源 | 第24-25页 |
4.2.2 人文资源 | 第25-33页 |
4.2.3 兰坪县风景资源分析 | 第33-36页 |
4.2.4 兰坪县旅游规划概述 | 第36-37页 |
4.3 二五山风景资源评价和分析 | 第37-46页 |
4.3.1 自然概况 | 第37-41页 |
4.3.2 特色文化资源 | 第41-42页 |
4.3.3 资源类型分析 | 第42-43页 |
4.3.4 二五山“山海经”主题公园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 第43-44页 |
4.3.5 兰坪县二五山“山海经”主题公园SWOT分析 | 第44-46页 |
4.4 规划依据、规划原则 | 第46-48页 |
4.4.1 规划依据 | 第46-47页 |
4.4.2 规划原则 | 第47-48页 |
4.4.3 规划期限 | 第48页 |
4.5 规划范围、性质、定位及目标 | 第48-50页 |
4.5.1 规划范围 | 第48页 |
4.5.2 规划性质 | 第48页 |
4.5.3 规划定位 | 第48页 |
4.5.4 规划目标 | 第48-49页 |
4.5.5 规划理念及指导思想 | 第49-50页 |
4.6 总体布局规划 | 第50-60页 |
4.6.1 总体规划构想 | 第50页 |
4.6.2 规划场址生态保护与利用 | 第50-51页 |
4.6.3 功能分区 | 第51-52页 |
4.6.4 总体规划结构 | 第52-53页 |
4.6.5 规划详述 | 第53-59页 |
4.6.6 规划指标 | 第59-60页 |
4.7 专项规划 | 第60-80页 |
4.7.1 土地利用规划 | 第60-61页 |
4.7.2 规划区道路交通规划 | 第61-63页 |
4.7.3 竖向规划 | 第63页 |
4.7.4 植物规划详述 | 第63-69页 |
4.7.5 景点及旅游线路规划 | 第69-70页 |
4.7.6 景观风貌规划 | 第70-71页 |
4.7.7 环境容量及游客量预测 | 第71-73页 |
4.7.8 游憩时间规划 | 第73页 |
4.7.9 基础设施规划 | 第73-76页 |
4.7.10 防灾减灾规划 | 第76页 |
4.7.11 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 第76-77页 |
4.7.12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及景区保护培育规划 | 第77-80页 |
4.8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80-82页 |
4.8.1 法规性保障措施 | 第81页 |
4.8.2 行政性措施 | 第81-82页 |
4.8.3 技术性措施 | 第82页 |
4.8.4 经济性措施 | 第82页 |
4.9 项目投资概算 | 第82-85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附录 | 第89-90页 |
个人简介 | 第90-91页 |
导师简介 | 第91-92页 |
在读期间所获成果目录清单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附图 | 第94-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