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2型糖尿病中医证素辨证与代谢组学及视网膜血氧分析的相关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2页
1.试验方法第12-37页
    1.1 研究对象第12-14页
        1.1.1 分组第12页
        1.1.2 诊断标准第12-13页
        1.1.3 纳入标准第13页
            1.1.3.1 正常组第13页
            1.1.3.2 糖尿病组第13页
        1.1.4 排除标准第13-14页
            1.1.4.1 正常组第13-14页
            1.1.4.2 糖尿病组第14页
        1.1.5 病例剔除标准第14页
    1.2 试验步骤第14-16页
    1.3 试验设备第16-17页
        1.3.1 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测定第16页
        1.3.2 代谢组学检测第16-17页
    1.4 数据采集第17-34页
        1.4.1 中医证型第17-32页
        1.4.2 代谢组学数据第32-33页
        1.4.3 眼底视网膜图像第33-34页
    1.5 数据分析第34-37页
        1.5.1 证素分析第34-35页
        1.5.2 图像分析第35-36页
        1.5.3 代谢组学数据分析第36-37页
    1.6 统计方法第37页
2.结果第37-70页
    2.1 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分析第37-47页
        2.1.1 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症状体征分析第37-38页
        2.1.2 2型糖尿病患者证素分析第38页
        2.1.3 2型糖尿病患者证素聚类分析第38-40页
        2.1.4 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症状体征聚类分析第40-42页
        2.1.5 2型糖尿病患者证素与中医症状体征主成分分析第42页
        2.1.6 不同中医证候组别的2型糖尿病患者证候内涵判定第42-47页
    2.2 2型糖尿病不同中医证候患者血清代谢组学分析第47-55页
    2.3 2型糖尿病不同中医证候患者尿液代谢组学分析第55-63页
    2.4 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分析第63-70页
        2.4.1 不同性别间的比较第63-64页
        2.4.2 不同年龄段间的比较第64-65页
        2.4.3 不同病程间的比较第65-66页
        2.4.4 糖尿病组与正常组的比较第66-67页
        2.4.5 糖尿病组不同中医证型间的比较第67-70页
3.讨论第70-84页
    3.1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素辨证研究第70-72页
    3.2 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生物学基础第72-74页
    3.3 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的研究第74-80页
        3.3.1 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第74-75页
        3.3.2 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的测量及计算第75-78页
            3.3.2.1 光密度的计算第75-77页
            3.3.2.2 血氧饱和度的计算第77页
            3.3.2.3 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校准第77-78页
            3.3.2.4 视网膜血氧测定的稳定性第78页
        3.3.3 视网膜血氧饱和度测定的研究进展第78-80页
    3.4 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改变第80-81页
    3.5 不同中医证型的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第81-84页
结论第84页
问题与展望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1页
综述第91-98页
    参考文献第95-98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第98-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医活血化瘀类药物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生存分析
下一篇:肝肾亏虚型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血氧饱和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