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劳动债权优先保护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劳动债权的基本理论概述 | 第11-24页 |
(一)劳动债权的基础理论 | 第11-16页 |
1、劳动债权的概念 | 第11-12页 |
2、劳动债权范围的合理界定 | 第12-15页 |
3、劳动债权的法律性质 | 第15-16页 |
(二)破产劳动债权优先保护的法理依据 | 第16-21页 |
1、劳动债权权利位阶中的优先保护地位 | 第16-17页 |
2、权利位阶定位时应当坚持的基本价值选择 | 第17-19页 |
3、破产中劳动债权与其他债权的比较分析 | 第19-21页 |
(三)破产劳动债权优先保护的价值考量 | 第21-24页 |
1、保障劳动者基本生存权的需要 | 第21-22页 |
2、维护社会公正及稳定的需要 | 第22-23页 |
3、是适应我国具体国情的需要 | 第23-24页 |
二、企业破产劳动债权保护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4-32页 |
(一)我国企业破产劳动债权优先保护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24-26页 |
1、首部《企业破产法(试行)》的颁布 | 第24页 |
2、政策性破产时期的特殊规定 | 第24-25页 |
3、现行《破产法》实施至今 | 第25-26页 |
(二)我国企业破产劳动债权保护的现状 | 第26-28页 |
1、企业破产程序启动阶段劳动债权的保护 | 第26页 |
2、企业破产程序申报阶段劳动债权的保护 | 第26-27页 |
3、企业破产程序会议阶段劳动债权的保护 | 第27-28页 |
4、企业破产程序清偿阶段劳动债权的保护 | 第28页 |
5、在法律责任上对劳动者债权的保护 | 第28页 |
(三)我国企业破产劳动债权保护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2页 |
1、劳动债权保护范围不明确且未做具体限制 | 第29页 |
2、劳动债权劣后于担保债权损害劳动者权益 | 第29-30页 |
3、企业破产中职工和工会的参与度低 | 第30页 |
4、破产劳动债权相关保障救济制度有待完备 | 第30-32页 |
三、国外破产劳动债权优先保护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32-36页 |
(一)大陆法系国家劳动债权优先保护的经验 | 第32-33页 |
(二)英美法系劳动债权优先保护的经验 | 第33页 |
(三)国际社会中劳动债权优先保护的公约 | 第33-34页 |
(四)国外破产劳动债权优先保护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34-36页 |
四、对我国破产劳动债权的优先保护的完善建议 | 第36-44页 |
(一)劳动债权优先保护的层次及限定 | 第36-38页 |
1、划分劳动债权优先保护的层次 | 第36-37页 |
2、对劳动债权优先保护的时间限定 | 第37页 |
3、对劳动债权优先保护的数额限定 | 第37-38页 |
(二)明确部分劳动债权优先担保债权的具体规则 | 第38-39页 |
1、劳动债权优先受偿未设担保财产 | 第38页 |
2、法律上赋予部分劳动债权优先担保债权的效力 | 第38-39页 |
(三)加强劳动债权人和工会的破产参与权 | 第39-41页 |
1、对劳动债权人破产程序参与权的完善 | 第39-41页 |
2、提升工会在企业破产中的权利保护 | 第41页 |
(四)政府的责任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 第41-44页 |
1、政府建立对企业的监督机制 | 第41-42页 |
2、提升职工的再就业能力 | 第42页 |
3、建立劳动债权社会保障制度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注释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