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桐城进士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清代桐城进士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0-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清代桐城进士考证依据 | 第14-24页 |
第一节 籍贯依据 | 第14-18页 |
第二节 进士依据 | 第18-24页 |
第二章 清代桐城进士考 | 第24-53页 |
第一节 误增情况 | 第26-29页 |
一、非桐城进士 | 第26-27页 |
二、非进士登科 | 第27-29页 |
第二节 籍贯问题 | 第29-42页 |
一、原籍桐城 | 第29-38页 |
二、寄籍桐城 | 第38-40页 |
三、籍贯缺误 | 第40-42页 |
第三节 姓名考订 | 第42-51页 |
一、形近而讹 | 第42-47页 |
二、同音而讹 | 第47-48页 |
三、避讳改名 | 第48-49页 |
四、自行改名 | 第49-51页 |
第四节 科年订误 | 第51-53页 |
第三章 清代桐城进士分析 | 第53-67页 |
第一节 清代桐城进士的特点 | 第53-60页 |
一、科举成就突出 | 第53-54页 |
二、各朝进士数量分布不均 | 第54-58页 |
三、家族色彩鲜明 | 第58-60页 |
第二节 清代桐城科举繁盛的原因 | 第60-67页 |
一、移民的助推 | 第61-63页 |
二、科举望族的影响 | 第63-65页 |
三、桐城文化发达 | 第65-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附录: 清代桐城进士小传 | 第68-111页 |
征引文献 | 第111-115页 |
个人简历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