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妇产科学论文--产科学论文--病理妊娠(异常妊娠)论文--妊娠并发症论文--内分泌腺病及代谢病论文

妊娠期糖尿病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中英文对照表第10-11页
前言第11-15页
    1. GDM的发病率及影响因素第11-12页
        1.1 GDM的发病率第11页
        1.2 GDM的影响因素第11-12页
            1.2.1 年龄第11页
            1.2.2 孕前体质指数(BMI)与孕期体重第11-12页
            1.2.3 饮食种类与活动水平第12页
    2. 妊娠和糖尿病二者间的相互影响第12-13页
    3. GDM孕妇与骨密度的关系第13-14页
        3.1 GDM孕妇OP的发生率第13页
        3.2 GDM孕妇OP的影响因素第13-14页
            3.2.1 GDM孕妇体重对OP的影响第13页
            3.2.2 GDM孕妇孕期钙摄入量、体力活动水平对OP的影响第13-14页
    4. 选题依据及目的第14-15页
材料与方法第15-19页
    1. 研究对象第15页
    2. 录入指标第15页
    3. 血糖测量第15-16页
        3.1 血糖测定仪第15页
        3.2 血糖测定前的准备工作第15-16页
        3.3 血糖测定过程第16页
        3.4 血糖仪操作注意事项第16页
        3.5 血糖评价标准第16页
    4. 骨密度测量第16-18页
        4.1 骨密度检测仪的选择第16-17页
        4.2 骨密度测量部位的定位方法第17页
        4.3 骨密度仪操作流程第17页
        4.4 质量控制第17页
        4.5 骨密度T、SOS、Z值定义及骨密度评价标准第17-18页
    5. 分组标准及计算方法第18页
        5.1 血糖分组第18页
        5.2 骨密度分组第18页
        5.3 孕前体质指数(孕前BMI)分组标准第18页
        5.4 年龄分组第18页
    6. 统计学方法第18-19页
结果第19-29页
    1. 血糖正常组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组一般情况比较第19页
    2. 血糖正常组与GDM组骨密度SOS、T、Z值的比较第19-20页
    3. 血糖正常组与GDM组孕妇骨量与骨密度Z值比较第20-21页
    4. 血糖正常组与GDM组骨密度相关因素比较第21-23页
    5. 年龄对孕中期骨密度SOS、T、Z值的影响第23-24页
    6. 孕前BMI对孕中期骨密度的影响第24-26页
    7. 相关因素与孕中期骨密度T值的Logistic回归分析第26-28页
    8. 相关因素与GDM孕妇孕晚期骨密度T值的Logistic回归分析第28-29页
讨论第29-37页
    1. 血糖水平、孕期与骨质疏松发生率第29-30页
    2. GDM孕妇年龄水平与骨密度值的关系第30-31页
    3. 孕妇BMI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第31-32页
    4. 妊娠孕周、钙摄入与骨密度的关系第32-33页
    5. GDM孕晚期血钙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第33页
    6. GDM孕妇血糖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第33-37页
结论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4页
综述: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分析第44-51页
    1. 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第44-46页
        1.1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第44-45页
        1.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第45-46页
            1.2.1 正常骨的重建第45-46页
            1.2.2 细胞因子参与骨吸收和形成过程第46页
            1.2.3 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第46页
    2. 引起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第46-49页
        2.1 高血糖第46-47页
        2.2 低血糖第47页
        2.3 胰岛素水平第47页
        2.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第47页
        2.5 骨保护素(OPG)与核因子kβ受体活化因子(RANK)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5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川崎病患儿血浆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下一篇:经腹、阴式、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