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井支护与设备论文--巷道支护论文

极松散厚煤层完全沿空掘巷的支护机理与技术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1 绪论第18-3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8-20页
        1.1.1 研究背景第18-20页
        1.1.2 研究意义第2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8页
        1.2.1 沿空掘巷的研究概述第20-24页
        1.2.2 采煤工作面周边矿压显现规律研究概况第24-26页
        1.2.3 巷道支护的研究概述第26-27页
        1.2.4 完全沿空掘巷技术应用现状第27-28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8-32页
        1.3.1 研究内容第28-29页
        1.3.2 研究方法第29-32页
2 影响完全沿空掘巷基本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第32-48页
    2.1 工程概述第32-36页
    2.2 局部小构造分析第36-41页
        2.2.1 周边已查明构造总览第36-37页
        2.2.2 局部构造对8100机巷掘进施工影响分析第37-41页
    2.3 水害分析及防治第41-42页
        2.3.1 水文地质概况及水害类型分析第41页
        2.3.2 工作面涌水量预算第41-42页
        2.3.3 水害防治措施第42页
    2.4 有害气体分析及防治第42-46页
        2.4.1 采空区瓦斯积存状态8100机巷影响分析第42-43页
        2.4.2 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第43-45页
        2.4.3 瓦斯治理方案第45-46页
    2.5 余煤自燃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第46-47页
        2.5.1 余煤自燃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6页
        2.5.2 余煤自燃的防治第46-47页
    2.6 本章小结第47-48页
3 煤岩样物理力学性能研究第48-74页
    3.1 煤顶板、底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第48-57页
        3.1.1 试验内容第48页
        3.1.2 试验系统及试验前后的试件第48-51页
        3.1.3 试验结果第51-57页
        3.1.4 普氏系数试验第57页
    3.2 煤的力学性能试验第57-71页
        3.2.1 煤的侧压系数试验第57-63页
        3.2.2 煤单轴和三轴压缩强度试验第63-69页
        3.2.3 煤与岩石的摩擦系数试验第69-71页
    3.3 本章小结第71-74页
4 实体煤侧煤体变形分区及支护机理研究第74-118页
    4.1 实体煤侧煤体变形分区研究第74-96页
        4.1.1 完全沿空掘巷上覆老顶的基本断裂形式第75-77页
        4.1.2 实体煤侧煤体受力变形力学模型的建立第77-80页
        4.1.3 实体煤侧煤体变形分区及范围研究第80-89页
        4.1.4 实体煤侧煤体变形分区边界应力及范围确定第89-93页
        4.1.5 理论计算结果分析第93-94页
        4.1.6 数值模拟对比计算分析第94-96页
    4.2 支护机理分析第96-100页
        4.2.1 松散破碎煤体的维稳机理第97-98页
        4.2.2 锚杆锚固的位移自锁原理第98-100页
        4.2.3 “锚架煤”综合支护结构承载机理第100页
    4.3 U型钢支架承载能力计算与分析第100-116页
        4.3.1 未补强U型钢支架承载能力计算第100-104页
        4.3.2 两排锚杆补强支护U型钢支架承载能力计算第104-109页
        4.3.3 两排锚杆支护U型钢支架补强位置优化第109-110页
        4.3.4 三排锚杆补强支护U型钢支架承载能力计算第110-116页
    4.4 本章小结第116-118页
5 完全沿空掘巷周围煤岩体劣化的有限元分析第118-130页
    5.1 模型概况第118-122页
        5.1.1 几何尺寸第118-119页
        5.1.2 围岩破碎区的力学性质第119-120页
        5.1.3 边界条件第120-121页
        5.1.4 网格划分第121-122页
    5.2 模拟计算过程及结果分析第122-129页
        5.2.1 模拟步骤第122页
        5.2.2 地应力覆加效果第122-123页
        5.2.3 工作面开采的模拟第123-126页
        5.2.4 8100机巷开挖第126-127页
        5.2.5 弱面结构对巷道围岩的影响第127-129页
    5.3 本章小结第129-130页
6 支护技术应用及可靠性评价第130-152页
    6.1 非对称支护及支护方案第130-133页
        6.1.1 非对称支护第130-131页
        6.1.2 支护方案第131-133页
    6.2 8101工作面顶板断裂对8100机巷的影响分析第133-136页
        6.2.1 检测仪器及方法第134-135页
        6.2.2 现场监测及数据分析第135-136页
    6.3 支护压力与围岩(煤)变形的实测与分析第136-143页
        6.3.1 压力测试第136页
        6.3.2 测试工具及使用方法第136-137页
        6.3.3 测力计现场安装第137-139页
        6.3.4 现场监测及分析第139-143页
    6.4 巷道变形监测第143-150页
        6.4.1 观测目的第143页
        6.4.2 观测点位设置第143-146页
        6.4.3 变形观测及分析第146-150页
    6.5 本章小结第150-152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52-156页
    7.1 结论第152-153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153页
    7.3 展望第153-156页
参考文献第156-166页
致谢第166-168页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湿喷机喷嘴关键参数分析与喷射混凝土质量控制研究
下一篇:中国东北小兴安岭及邻区斑岩型矿床成矿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