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移动社交媒体背景下时政信息传播力研究--以微信公众号“局座召忠”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2-20页
    (一)研究背景第12页
    (二)文献综述第12-17页
        1.时政信息研究第13-15页
        2.传播力研究第15-16页
        3.局座召忠第16-17页
    (三)研究内容、价值与意义第17-18页
        1.研究内容第17页
        2.研究价值与意义第17-18页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8-20页
        1.研究方法第18-19页
        2.创新点第19-20页
一、移动社交媒体背景下时政信息传播力基本概述第20-23页
    (一)移动社交媒体中传播力的概念界定第20-21页
        1.刘建明的界定第20页
        2.郭明全的界定第20页
        3.张春华的界定第20-21页
    (二)移动社交媒体中传播力的研究方式概述第21-22页
        1.WCI指数第21页
        2.清博指数第21-22页
    (三)移动社交媒体中时政信息发展情况第22-23页
二、移动社交媒体背景下时政信息传播力分析第23-37页
    (一)传播力的核心——传播内容第23-26页
        1.标题策略:紧扣主旨第23-24页
        2.内容类型:紧跟时政第24页
        3.内容形式:多元并重第24-25页
        4.语言风格:幽默严谨第25-26页
        5.更新规律:准时更新第26页
    (二)传播力的基础——传播主体第26-29页
        1.运营主体及其定位:自发性的时政信息普及第27页
        2.团队特点及其风格:年轻化的幽默严谨并重第27-28页
        3.消息回复及其反馈:互动化且理性认真对待第28-29页
    (三)传播力的覆盖——传播范围第29-30页
        1.地理覆盖第29页
        2.平台覆盖第29页
        3.跨媒介覆盖第29-30页
    (四)传播力的表征——传播效果第30-33页
        1.影响力第30-31页
        2.粉丝群第31-32页
        3.阅读量第32-33页
    (五)传播力的路径——传播模式第33-37页
        1.扩大范围:以“树枝型”分散的多级传播第33页
        2.增强黏性:以“反馈型”起始的循环传播第33-34页
        3.提高效率:以“烟花型”扩散的碎片传播第34-35页
        4.吸引关注:以“招牌型”唤醒的随机传播第35-37页
三、移动社交媒体背景下时政信息传播力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第37-41页
    (一)移动社交媒体背景下时政信息传播力存在的问题第37-39页
        1.传播主体单一化第37页
        2.传播形式飞沫化第37-38页
        3.传播效果圈子化第38-39页
    (二)移动社交媒体背景下时政信息传播力的优化对策第39-41页
        1.同量级互联第39页
        2.互动内容多元第39页
        3.纵向交叉传播第39-41页
四、移动社交媒体背景下时政信息传播力衍生的发展趋势第41-50页
    (一)传播内容趋势:细分中触变的定向传播第41-43页
        1.细分:以“树枝型”分散的多级传播第41页
        2.定向:以“枝叶型”聚拢的定向传播第41-43页
    (二)传播者趋势:权威中裂变的众智传播第43-45页
        1.权威:以“反馈型”兼容的权威传播第43-44页
        2.众智:以“交流性”自发的众智传播第44-45页
    (三)传播范围趋势:整体中异化的碎片传播第45-47页
        1.整体:以“阴影状”覆盖的整体传播第45-46页
        2.碎片:以“烟花状”扩散的碎片传播第46-47页
    (四)传播效果趋势:浅层中蔓延的深度传播第47-50页
        1.浅层:以“招牌式”唤醒的浅层传播第47-48页
        2.深度:以“螺旋式”诱发的深度传播第48-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西日报新闻客户端研究
下一篇:融合文化环境中IP产品媒介形象塑造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