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半翅目害虫论文

桃蚜报警信息素结合蛋白的鉴定及功能分析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英文缩略表第13-14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22页
    1.1 昆虫人工饲料的研究概况第14-16页
    1.2 昆虫触角感受气味分子的机制第16页
    1.3 昆虫气味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第16-19页
        1.3.1 气味结合蛋白的鉴定第17页
        1.3.2 气味结合蛋白的结构和分布第17-18页
        1.3.3 气味结合蛋白的功能研究第18-19页
    1.4 昆虫化学感受蛋白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1.4.1 化学感受蛋白的鉴定第19页
        1.4.2 化学感受蛋白的结构和分布第19-20页
        1.4.3 化学感受蛋白的功能研究第20页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1.6 研究内容第21-22页
第二章 桃蚜人工饲料的开发第22-29页
    2.1 实验材料第22-23页
        2.1.1 供试昆虫第22页
        2.1.2 主要试剂第22页
        2.1.3 主要仪器设备第22-23页
    2.2 试验方法第23-26页
        2.2.1 饲料配方第23-25页
        2.2.2 饲蚜装置第25页
        2.2.3 人工饲料和烟草饲养的桃蚜对EBF的行为学测定第25-26页
        2.2.4 人工饲料和烟草饲养的桃蚜对EBF的触角EAG电生理反应测定第26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6-28页
        2.3.1 桃蚜人工饲料饲养效果评价第26-27页
        2.3.2 行为学测定结果第27页
        2.3.3 EAG电生理反应测定结果第27-28页
    2.4 讨论第28-29页
第三章 桃蚜OBPs和CSPs基因的鉴定及比较分析第29-60页
    3.1 实验材料第29页
        3.1.1 供试昆虫第29页
        3.1.2 主要试剂第29页
        3.1.3 主要仪器设备第29页
    3.2 实验方法第29-35页
        3.2.1 桃蚜OBPs和CSPs基因在转录组中的鉴定第29-33页
            3.2.1.1 样品的收集第29-30页
            3.2.1.2 总RNA提取第30页
            3.2.1.3 CDNA文库的构建和测序第30页
            3.2.1.4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0-31页
            3.2.1.5 桃蚜OBPS和CSPS基因在转录组和基因组中的鉴定第31页
            3.2.1.6 桃蚜OBPS和CSPS基因的克隆验证第31-33页
        3.2.2 序列和进化分析第33页
        3.2.3 桃蚜OBPs和CSPs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分析第33-35页
        3.2.4 桃蚜OBPs和CSPs的基因结构分析第35页
        3.2.5 Motif分析第35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5-58页
        3.3.1 转录组测序及功能注释第35-36页
        3.3.2 桃蚜OBPs和CSPs基因在转录组和基因组中的鉴定第36-39页
        3.3.3 序列和进化分析第39-41页
        3.3.4 桃蚜OBPs和CSPs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第41-47页
        3.3.5 桃蚜OBPs和CSPs的基因结构分析第47-55页
        3.3.6 Motif分析第55-58页
    3.4 讨论第58-60页
第四章 桃蚜气味结合蛋白MperOBPs的克隆、表达及结合特性分析第60-71页
    4.1 实验材料第60-61页
        4.1.1 供试昆虫第60页
        4.1.2 主要试剂第60页
        4.1.3 主要仪器设备第60-61页
    4.2 实验方法第61-63页
        4.2.1 cDNA模板的制备第61页
        4.2.2 目的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第61-62页
        4.2.3 蛋白纯化第62页
        4.2.4 荧光竞争结合实验第62-63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63-70页
        4.3.1 桃蚜气味结合蛋白MperOBPs的克隆、表达和纯化第63-65页
        4.3.2 桃蚜气味结合蛋白MperOBPs结合特性分析第65-70页
    4.4 讨论第70-71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82页
致谢第82-83页
作者简历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吡唑并嘧啶衍生物对黄瓜枯萎病的诱导抗病表达及抗病机理初探
下一篇:果园有机肥旋切变深施肥机的研究与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