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SI的高校学科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2 对ESI的研究使用现状 | 第11-14页 |
1.3 主要工作和目标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ESI相关概念及系统所涉及技术 | 第16-25页 |
2.1 ESI简介 | 第16-18页 |
2.2 ESI指标体系 | 第18-20页 |
2.2.1 论文数与被引频次 | 第19页 |
2.2.2 学科领域百分位 | 第19页 |
2.2.3 引文阈值 | 第19页 |
2.2.4 高被引论文与热点论文 | 第19-20页 |
2.3 ESI评价体系应用情况 | 第20页 |
2.4 基于ESI学科评价的可行性 | 第20-21页 |
2.5 系统开发框架 | 第21-23页 |
2.5.1 PrimeFaces | 第21-22页 |
2.5.2 Spring | 第22-23页 |
2.5.3 Hibernate | 第23页 |
2.6 基于Jsoup的数据采集 | 第23-24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高校ESI学科分析模型 | 第25-30页 |
3.1 ESI学科分析模型整体框架 | 第25-26页 |
3.2 学科分析模型指标体系 | 第26-29页 |
3.2.1 学科评价指标体系 | 第26-27页 |
3.2.2 学者评价指标体系 | 第27-28页 |
3.2.3 科研团队(学院)评价指标体系 | 第28-2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系统使用的数据标准及规范化处理 | 第30-40页 |
4.1 系统元数据标准 | 第30-31页 |
4.2 原始数据采集与保存 | 第31-36页 |
4.2.1 原始数据采集 | 第31-32页 |
4.2.2 本地库中保存采集数据 | 第32-36页 |
4.3 数据规范化处理 | 第36-39页 |
4.3.1 学者/机构名称规范化 | 第36-37页 |
4.3.2 学科分类体系规范化 | 第37-3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系统整体设计与实现 | 第40-54页 |
5.1 系统需求分析 | 第40-41页 |
5.2 系统整体框架 | 第41页 |
5.3 学科分析系统功能介绍 | 第41-53页 |
5.3.1 高校学科发展情况分析 | 第43-46页 |
5.3.2 同类型机构/高校的比较分析 | 第46-50页 |
5.3.3 高校各学院/科研团队贡献度分析 | 第50-51页 |
5.3.4 学者学术产出情况分析 | 第51-52页 |
5.3.5 科研合作情况分析 | 第52-5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54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