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表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1 雾霾PM2.5污染特征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2.2 雾霾PM2.5散射和吸收特性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3 雾霾PM2.5探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2.4 雾霾PM2.5与对流层延迟关系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雾霾气象条件下对流层延迟模型研究 | 第21-44页 |
2.1 雾霾基本特性 | 第21-22页 |
2.2 PM2.5介质下的电磁波传播特性研究 | 第22-31页 |
2.2.1 PM2.5介质特性 | 第23-26页 |
2.2.2 PM2.5介质对电磁波传播影响 | 第26-31页 |
2.3 对流层基本特性 | 第31-32页 |
2.4 雾霾气象条件下的对流层延迟模型分析 | 第32-43页 |
2.4.1 经典对流层延迟模型 | 第32-34页 |
2.4.2 对流层延迟模型对比分析 | 第34-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雾霾气象条件下对流层折射率剖面模型研究 | 第44-67页 |
3.1 大气折射率模型 | 第44-49页 |
3.1.1 折射率高度模型 | 第44-45页 |
3.1.2 折射率气象参数关系模型 | 第45-49页 |
3.2 PM2.5与高度和气象参数关系研究 | 第49-54页 |
3.2.1 PM2.5垂直分布模型 | 第49-52页 |
3.2.2 PM2.5与气象参数关系分析 | 第52-54页 |
3.3 PM2.5污染期间折射率剖面反演模型研究 | 第54-66页 |
3.3.1 基于对流层湿延迟的折射率剖面统计反演模型 | 第54-62页 |
3.3.2 基于相关支持向量机的折射率剖面反演模型 | 第62-6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四章 基于对流层延迟估计PM2.5方法研究 | 第67-88页 |
4.1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 第67-70页 |
4.1.1 PM2.5研究区域介绍 | 第67-68页 |
4.1.2 PM2.5数据来源 | 第68-69页 |
4.1.3 ZTD数据来源与对比分析 | 第69-70页 |
4.2 PM2.5与ZTD相关性分析 | 第70-83页 |
4.2.1 京津冀地区冬季PM2.5与ZTD相关性分析 | 第70-78页 |
4.2.2 西南地区冬季PM2.5与ZTD相关性分析 | 第78-81页 |
4.2.3 兰州地区四季PM2.5与ZTD相关性分析 | 第81-82页 |
4.2.4 沈阳地区四季PM2.5与ZTD相关性分析 | 第82-83页 |
4.3 PM2.5重度污染时期对ZTD影响分析 | 第83-85页 |
4.4 利用ZTD估计PM2.5方法研究与验证 | 第85-87页 |
4.4.1 函数拟合模型估计PM2. | 第85页 |
4.4.2 一次严重PM2.5污染时期的模型验证 | 第85-8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五章 对流层延迟在雾霾PM2.5辅助探测中的应用 | 第88-114页 |
5.1 PM2.5扩散原理与模型介绍 | 第88-89页 |
5.2 城市PM2.5改进高斯扩散模型 | 第89-96页 |
5.2.1 城市PM2.5改进高斯扩散模型的建立 | 第89-92页 |
5.2.2 仿真分析 | 第92-96页 |
5.3 北京地区PM2.5实测数据验证分析 | 第96-108页 |
5.3.1 北京房山PM2.5扩散模型建立 | 第96-98页 |
5.3.2 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98-108页 |
5.4 基于GNSS实测数据的一种新型PM2.5辅助探测技术 | 第108-113页 |
5.4.1 PM2.5探测技术介绍 | 第108-109页 |
5.4.2 一种新型的PM2.5辅助探测技术 | 第109-11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4-116页 |
6.1 总结与创新点 | 第114-115页 |
6.2 展望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