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16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6-25页 |
2.1 材料 | 第16-18页 |
2.1.1 实验对象 | 第16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16-17页 |
2.1.3 实验器材 | 第17-18页 |
2.2 方法 | 第18-25页 |
2.2.1 实验对象分组 | 第18页 |
2.2.2 模型制备及分组处理情况 | 第18页 |
2.2.3 标本采集及处理 | 第18-19页 |
2.2.4 检测方法 | 第19-24页 |
2.2.5 统计学方法 | 第24-25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5-36页 |
3.1 一般结果 | 第25页 |
3.1.1 各组实验动物体质量 | 第25页 |
3.1.2 造模后反应 | 第25页 |
3.2 各组实验动物CVP、MAP、RR、PR变化 | 第25-28页 |
3.3 各组实验动物PaO2和PaCO2变化 | 第28-29页 |
3.4 右心房及肺动脉干气栓情况 | 第29-30页 |
3.5 肺组织病理学改变 | 第30-32页 |
3.5.1 肺组织大体标本观察 | 第30页 |
3.5.2 肺组织光镜下观察及病理评分 | 第30-32页 |
3.6 肺湿/干重比(W/D) | 第32页 |
3.7 肺组织匀浆MDA与NO浓度 | 第32-34页 |
3.8 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浓度、LDH活性和蛋白含量 | 第34-36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6-3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9-40页 |
5.1 结论 | 第39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4-45页 |
综述 | 第45-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