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二氧化碳的概述 | 第10-12页 |
1.3 环状碳酸酯简介 | 第12-15页 |
1.4 二氧化碳环加成反应的非均相催化剂 | 第15-20页 |
1.4.1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 第15页 |
1.4.2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催化剂 | 第15-18页 |
1.4.3 碳材料催化剂 | 第18-20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5.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 第20页 |
1.5.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2-30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2-23页 |
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3页 |
2.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3-25页 |
2.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3-24页 |
2.3.2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能谱仪(EDS) | 第24页 |
2.3.3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24页 |
2.3.4 比表面积测试(BET) | 第24页 |
2.3.5 二氧化碳吸脱附测试 | 第24页 |
2.3.6 热重分析(TGA) | 第24页 |
2.3.7 热重-质谱连用分析(TG-MS) | 第24-25页 |
2.3.8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5页 |
2.3.9 固体13C核磁共振(13C CP/MAS NMR) | 第25页 |
2.4 环加成反应 | 第25-26页 |
2.4.1 CO_2环加成反应 | 第25页 |
2.4.2 气相色谱仪器及参数设置 | 第25-26页 |
2.4.3 定量分析方法 | 第26页 |
2.5 Hammett指示剂法测定催化剂的酸强度及其分布 | 第26-30页 |
2.5.1 指示剂及其滴定剂的配制 | 第26-30页 |
第三章 氨基酸MOFs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在CO_2转化的应用 | 第30-48页 |
3.1 引言 | 第30-31页 |
3.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1-3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6页 |
3.3.1 X-射线衍射(XRD)及TEM分析 | 第32-33页 |
3.3.2 热重分析(TGA) | 第33-34页 |
3.3.3 扫描电镜(SEM)及元素分析(EDS) | 第34-35页 |
3.3.4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35-36页 |
3.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36-39页 |
3.3.6 比表面积(BET)及孔径分布分析 | 第39-40页 |
3.3.7 CO_2/N_2吸附分析 | 第40-41页 |
3.3.8 催化剂的性能研究 | 第41-45页 |
3.3.9 机理讨论 | 第45-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Zn_2(iso)_2(bpy)_2]_n的热处理及其在CO_2固定的应用 | 第48-68页 |
4.1 引言 | 第48-49页 |
4.2 催化材料的制备 | 第49页 |
4.2.1 双配体MOFs的合成 | 第49页 |
4.2.2 热解处理 | 第4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9-67页 |
4.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49-50页 |
4.3.2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50-51页 |
4.3.3 固体核磁共振分析(~(13)C CP/MAS NMR) | 第51-52页 |
4.3.4 TG-MS谱图分析 | 第52-53页 |
4.3.5 扫描电镜(SEM)及元素分析(EDS) | 第53-55页 |
4.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55-57页 |
4.3.7 比表面积(BET)及孔径分布分析 | 第57-59页 |
4.3.8 CO_2/N_2吸附-脱附分析 | 第59页 |
4.3.9 催化剂的性能研究 | 第59-66页 |
4.3.10 机理讨论 | 第66-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5.1 总结 | 第68-69页 |
5.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0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