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医巫闾山地区中、晚侏罗世地壳伸展作用的特征
内容提要 | 第1-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1页 |
·选题依据及目的 | 第7-8页 |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8-10页 |
·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存在问题 | 第10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1-19页 |
·研究区大地构造背景 | 第11-13页 |
·研究区地层分布 | 第13-15页 |
·太古宙变质岩 | 第13-14页 |
·中元古代沉积岩 | 第14-15页 |
·中生代沉积岩 | 第15页 |
·新生界第四系 | 第15页 |
·研究区岩浆岩分布 | 第15-17页 |
·研究区地质构造 | 第17-19页 |
第3章 医巫闾山高温韧性剪切带变形特点 | 第19-27页 |
·韧性剪切带的性质 | 第19-20页 |
·空间展布 | 第20-22页 |
·运动学分析 | 第22-25页 |
·应力分析 | 第25-27页 |
第4章 伸展作用形成时代 | 第27-35页 |
·中生代花岗岩体 | 第27-28页 |
·同构造花岗岩脉 | 第28-30页 |
·年代学证据 | 第30-35页 |
·样品岩性特征 | 第31-32页 |
·锆石特点及SHRIMP 年代学数据 | 第32-35页 |
第5章 显微组构和形成环境分析 | 第35-41页 |
·显微组构分析 | 第35-37页 |
·石英显微组构分析 | 第35-36页 |
·长石显微组构分析 | 第36-37页 |
·组构优选方位 | 第37-41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摘要 | 第49-51页 |
ABSTRACT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