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2页 |
1.2 机会网络中时延与能耗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第14页 |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5页 |
2.1 机会网络时延研究基础 | 第16-21页 |
2.1.1 上下文无关算法 | 第16-18页 |
2.1.2 上下文相关算法 | 第18-21页 |
2.2 机会网络节点能耗研究基础 | 第21-23页 |
2.2.1 低占空比技术 | 第22页 |
2.2.2 能量感知路由 | 第22-23页 |
2.3 机会网络节点移动模型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结合位置信息与社会关系的时延优化研究 | 第25-49页 |
3.1 信息收集 | 第25-29页 |
3.1.1 节点静态社会特征 | 第26页 |
3.1.2 节点位置信息与接触信息收集 | 第26-29页 |
3.3 节点动态社会特征分析 | 第29-31页 |
3.3.1 简单基于频率的社会特征计算 | 第30页 |
3.3.2 结合节点活跃度的社会特征计算 | 第30-31页 |
3.4 基于欧氏距离的社会相似度 | 第31-32页 |
3.5 基于TanimotoCoefficient的位置相似度 | 第32页 |
3.6 中继节点选择 | 第32-44页 |
3.6.1 mamdani模糊推理 | 第33-42页 |
3.6.2 节点通信列表确定 | 第42页 |
3.6.3 中继节点状态区分 | 第42-43页 |
3.6.4 邻居节点列表状态更新 | 第43-44页 |
3.7 路由算法详细表述 | 第44-47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基于社交感知与LDC技术的能耗优化研究 | 第49-60页 |
4.1 基于LDC技术的机会网络模型 | 第49-50页 |
4.2 中心性较高节点分析 | 第50-55页 |
4.3 结合能量感知技术的效用函数计算 | 第55-56页 |
4.4 信息转发过程 | 第56-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实验仿真设计 | 第60-78页 |
5.1 I-PaSS仿真环境 | 第60-62页 |
5.2 I-PaSS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2-69页 |
5.3 EA-BUBBLERAP结合LDC模型仿真 | 第69-76页 |
5.3.1 低占空比下算法性能 | 第69-72页 |
5.3.2 节点能量不同时算法性能分析 | 第72-75页 |
5.3.3 不同TTL下的算法先进性分析 | 第75-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