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论 | 第10-12页 |
| 第1章 1949年之前的王安石评价概述 | 第12-16页 |
| 1.1 晚清之前以否定为主 | 第12-13页 |
| 1.2 晚清和民国时期为王安石全面翻案 | 第13-16页 |
| 第2章 1949-1978年王安石文学研究的时代背景与特点 | 第16-25页 |
| 2.1 1949 -1956年马克思主义与古代文学研究的复兴 | 第19-20页 |
| 2.2 1957 -1976年政治动荡中的王安石研究 | 第20-23页 |
| 2.3 1977 -1978年“文革”结束与回归诗文本身 | 第23-25页 |
| 第3章 对王安石政治、思想的研究与王安石的文学 | 第25-38页 |
| 3.1 对王安石政治的研究与王安石的文学 | 第25-34页 |
| 3.1.1 政治研究专著与文学 | 第25-29页 |
| 3.1.2 政治研究文章与文学 | 第29-32页 |
| 3.1.3 “评法批儒”运动中的政治研究与文学 | 第32-34页 |
| 3.2 王安石思想研究体系的建立与王安石的文学 | 第34-38页 |
| 3.2.1 1973 年之前思想的研究与文学 | 第34-35页 |
| 3.2.2 “评法批儒”运动时期思想的研究与文学 | 第35-38页 |
| 第4章 对王安石文学的评价 | 第38-59页 |
| 4.1 文学史对王安石的评价 | 第38-42页 |
| 4.1.1 《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发挥了指导意义 | 第38-39页 |
| 4.1.2 其他文学史版本中的王安石 | 第39-42页 |
| 4.2 王安石文学作品的研究 | 第42-56页 |
| 4.2.1 文集的整理逐渐成熟 | 第43-45页 |
| 4.2.2 文学选本情况 | 第45-49页 |
| 4.2.3 诗歌更加受到重视 | 第49-52页 |
| 4.2.4 “评法批儒”运动中被奉为圭臬的文学作品 | 第52-56页 |
| 4.3 与民国时期王安石文学研究的比较 | 第56-59页 |
| 结语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附录 | 第64-77页 |
| 附录1 民国时期王安石研究的部分书目及文章 | 第64-67页 |
| 附录2 1949-1956年王安石研究的部分书目及文章 | 第67-68页 |
| 附录3 1957-1976年王安石研究的部分书目及文章 | 第68-70页 |
| 附录4 1977-1978年王安石研究的部分书目及文章 | 第70-71页 |
| 附录5 “评法批儒”运动期间的王安石诗文选本 | 第71-73页 |
| 附录6 1949-1978年港、澳、台部分研究 | 第73-75页 |
| 附录7 1949-1978 年外国部分研究 | 第75-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