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6页 |
1.2.1 我国环境现状 | 第11-13页 |
1.2.2 除尘技术的发展 | 第13-14页 |
1.2.3 过滤材料的发展 | 第14-16页 |
1.3 玄武岩纤维复合过滤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 第18-20页 |
1.4.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页 |
1.4.2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8-20页 |
第2章 玄武岩/玻璃纤维耐高温针刺过滤材料的制备 | 第20-39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实验仪器及原料 | 第20-23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2.2.2 实验原料 | 第21-23页 |
2.3 试验工艺流程设计 | 第23-24页 |
2.4 研究方案 | 第24页 |
2.5 生产工艺设计 | 第24-38页 |
2.5.1 开松与混合 | 第24-28页 |
2.5.2 梳理 | 第28-32页 |
2.5.3 成网均匀性 | 第32-35页 |
2.5.4 铺网 | 第35-36页 |
2.5.5 针刺 | 第36-38页 |
2.5.6 成卷 | 第3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玄武岩/玻璃纤维耐高温针刺过滤材料最优制备工艺研究 | 第39-60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实验仪器及原料 | 第39-40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39页 |
3.2.2 实验原料 | 第39-40页 |
3.3 玄武岩/玻璃纤维耐高温针刺过滤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测试 | 第40页 |
3.4 玄武岩/玻璃纤维耐高温针刺过滤材料的最优制备工艺研究 | 第40-52页 |
3.4.1 制备工艺正交试验设计 | 第40-42页 |
3.4.2 制备工艺正交试验结果 | 第42-43页 |
3.4.3 纵向断裂强力指标的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3.4.4 横向断裂强力指标的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46-49页 |
3.4.5 过滤效率指标的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49-52页 |
3.5 各因素水平对玄武岩/玻璃纤维耐高温针刺过滤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52-54页 |
3.5.1 因素水平对玄武岩/玻璃纤维耐高温针刺过滤材料纵向断裂强力的影响 | 第52-53页 |
3.5.2 制备工艺对玄武岩/玻璃纤维耐高温针刺过滤材料横向断裂强力的影响 | 第53-54页 |
3.5.3 制备工艺对玄武岩/玻璃纤维耐高温针刺过滤材料过滤效率的影响 | 第54页 |
3.6 制备工艺对玄武岩/玻璃纤维耐高温针刺过滤材料结构的影响 | 第54-59页 |
3.6.1 纤维配比对玄武岩/玻璃纤维耐高温针刺过滤材料结构的影响 | 第55-56页 |
3.6.2 针刺频率对玄武岩/玻璃纤维耐高温针刺过滤材料结构的影响 | 第56-57页 |
3.6.3 进给速度对玄武岩/玻璃纤维耐高温针刺过滤材料结构的影响 | 第57-58页 |
3.6.4 铺网层数对玄武岩/玻璃纤维耐高温针刺过滤材料结构的影响 | 第58-5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碳纤维对抗静电玄武岩/玻璃纤维耐高温针刺过滤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60-69页 |
4.1 前言 | 第60页 |
4.2 实验仪器及原料 | 第60-62页 |
4.2.1 实验仪器 | 第60-61页 |
4.2.2 实验原料 | 第61-62页 |
4.3 抗静电玄武岩/玻璃纤维耐高温针刺过滤材料的性能测试 | 第62页 |
4.4 碳纤维含量对抗静电玄武岩/玻璃纤维耐高温针刺过滤材料的性能的影响 | 第62-68页 |
4.4.1 抗静电玄武岩/玻璃纤维耐高温针刺过滤材料的表观形貌 | 第62-63页 |
4.4.2 碳纤维对抗静电玄武岩/玻璃纤维耐高温针刺过滤材料纵向断裂强力的影响 | 第63-64页 |
4.4.3 碳纤维对抗静电玄武岩/玻璃纤维耐高温针刺过滤材料横向断裂强力的影响 | 第64-65页 |
4.4.4 碳纤维对抗静电玄武岩/玻璃纤维耐高温针刺过滤材料过滤效率的影响 | 第65-66页 |
4.4.5 碳纤维对抗静电玄武岩/玻璃纤维耐高温针刺过滤材料静电压的影响 | 第66-67页 |
4.4.6 碳纤维对抗静电玄武岩/玻璃纤维耐高温针刺过滤材料静电半衰期的影响 | 第67-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5.1 结论 | 第69-70页 |
5.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