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救灾论文

地震灾害危机治理中多元参与机制研究--以云南鲁甸地震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9-22页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3页
    二、文献综述第13-19页
    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主要观点第19-22页
第一章 多元主体参与地震灾害治理的理论基础第22-33页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第22-25页
        一、灾害第22页
        二、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第22-24页
        三、多元参与主体第24-25页
    第二节 多元主体在地震灾害治理中的功能定位第25-27页
        一、政府在灾害性危机治理中的功能定位第25页
        二、非政府组织在灾害性危机治理中的功能定位第25-27页
        三、志愿者和社会公众在地震灾害治理中的功能定位第27页
    第三节 多元化参与地震灾害治理的理论的依据第27-33页
        一、多元治理理论第27-29页
        二、行政民主理论第29-31页
        三、协同理论第31-33页
第二章 多元参与鲁甸地震治理的实践第33-47页
    第一节 鲁甸地震概述第33页
    第二节 多元参与鲁甸地震治理的实践第33-38页
        一、政府主导,统筹各方第34-36页
        二、NGO配合,拾遗补缺第36-37页
        三、公民广泛参与,合理定位第37-38页
    第三节 灾害性危机治理中多元参与存在的问题第38-41页
        一、多元主体之间的地位不平衡第39页
        二、多元参与网络不稳定第39-40页
        三、多元参力量缺少组织化整合第40页
        四、政府与公民互动有待提高第40-41页
        五、多元参与主体理性化和法治化程度较低第41页
    第四节 多元参与灾害性危机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1-43页
        一、多元参与的法律制度缺失第41-42页
        二、政府全能情节对公民参与的包办第42-43页
        三、公民自身的组织理性欠缺第43页
    第五节 鲁甸地震治理中多元参与的经验第43-47页
        一、有效对话,消除隔阂第44-45页
        二、优势互补,壮大力量第45页
        三、资源共享,互利互助第45-47页
第三章 多元参与灾害性危机治理的价值分析第47-58页
    第一节 多元参与灾害性危机治理的政治价值第47-50页
        一、有利于政府合法性的维持与提升第47-49页
        二、有利于公民精神的成长第49页
        三、培养公民资格第49-50页
        四、激发公民的志愿精神第50页
    第二节 多元参与灾害性危机治理的管理价值第50-55页
        一、降低预防与决策成本第51页
        二、公民参与能够降低危机预防成本第51-52页
        三、公民的信息参与能够降低灾害性危机的决策成本第52-53页
        四、多元参与可以弥补政府救灾物资的不足第53-54页
        五、多元参与地震危机理可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第54-55页
    第三节 多元参与灾害性危机治理的价值评价第55-58页
        一、多元参与地震灾害危机治理的优势第55-56页
        二、多元参与地震灾害性危机治理的缺陷第56-58页
第四章 多元参与地震灾害危机治理的机制构建第58-73页
    第一节 塑造多元化参与地震灾害危机性治理的制度性环境第58-62页
        一、塑造多元化主体参与灾害性危机的政治环境第58-60页
        二、营造多元主体有序参与灾害性危机治理的社会文化环境第60-62页
    第二节 多元主体参与灾害性危机治理范围的制度性拓展第62-66页
        一、预防—预警阶段的多元参与第62-64页
        二、政府主导下多元参与的地震治理第64-65页
        三、多元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建第65-66页
    第三节 多元参与地震灾害危机治理的组织性拓展第66-69页
        一、建立地震灾害危机治理的核心机构第66-67页
        二、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整合机构第67-69页
    第四节 多元主体参与地震危机治理的能力塑造第69-73页
        一、完善灾害性危机治理的教育机制第69-70页
        二、实行灾害性危机治理中多元参与的责任机制第70页
        三、架构多元参与灾害性危机治理的科学动员机制第70-73页
结语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丽江市出租车行业政府监管问题研究
下一篇:对口支援:我国特色的地方政府间合作研究--以十九省市对口支援新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