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规划、勘测与设计论文--勘测论文

高速公路下伏急倾斜煤层采空区致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概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国外急倾斜煤层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采空区地表变形评价标准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急倾斜煤层采空区沉降机理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4 采空区地表变形评价方法第14-15页
        1.2.5 采空区处置措施方法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6 存在问题第16-17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乌绕城高速沿线煤矿采空区工程概况第18-29页
    2.1 依托工程概况第18-19页
    2.2 区域地质概况第19-21页
        2.2.1 地形地貌第19页
        2.2.2 地层构造第19-20页
        2.2.3 地层构成第20-21页
        2.2.4 水文地质第21页
    2.3 各煤矿采空区开采情况第21-26页
        2.3.1 沙沟幸福煤矿第22-23页
        2.3.2 众兴二矿第23-24页
        2.3.3 曙光六矿第24页
        2.3.4 志强(八一)煤矿第24-25页
        2.3.5 露天煤矿第25页
        2.3.6 其他小窑煤矿第25-26页
    2.4 预留安全煤柱情况第26-27页
        2.4.1 沙沟幸福煤矿第26-27页
        2.4.2 众兴二矿第27页
        2.4.3 曙光六矿、志强(八一)煤矿第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三章 急倾斜煤层采空区制灾机理分析第29-43页
    3.1 采空区常见病害及影响因素分析第29-31页
        3.1.1 路基病害第29-30页
        3.1.2 路面病害第30页
        3.1.3 桥梁病害第30-31页
        3.1.4 隧道病害第31页
    3.2 本工程急倾斜采空区致灾机理分析第31-42页
        3.2.1 采空区公路病害影响因素分析第32-35页
        3.2.2 路线通过采空区下方空洞时致灾机理研究第35-39页
        3.2.3 路线通过采空区下方安全煤柱时致灾机理研究第39-42页
    3.3 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急倾斜煤层采空区稳定性数值模拟与分析第43-68页
    4.1 采空区稳定性分析方法的优选第43页
    4.2 急倾斜煤层地层稳定性分析第43-48页
    4.3 安全煤柱稳定性分析第48-66页
        4.3.1 上覆盖层厚度的影响第49-58页
        4.3.2 安全煤柱宽度的影响第58-66页
    4.4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五章 急倾斜采空区治理措施第68-83页
    5.1 采空区处理方法的优选第68-71页
        5.1.1 注浆法及适用范围第69页
        5.1.2 非注浆方法及其适用范围第69-70页
        5.1.3 乌绕城高速急倾斜采空区治理方法比选第70-71页
    5.2 采空区治理规划与流程第71-74页
        5.2.1 考虑因素第72-73页
        5.2.2 设计流程第73页
        5.2.3 质量管理第73-74页
    5.3 急倾斜采空区注浆施工第74-81页
        5.3.1 路线通过采空区下方空洞时加固措施第74-75页
        5.3.2 路线通过采空区下方安全煤柱时加固措施第75-76页
        5.3.3 注浆材料第76-77页
        5.3.4 注浆方法与设备第77-81页
    5.4 质量验收标准第81页
    5.5 采空区治理变形监测第81-82页
    5.6 施工质量不合格工程的处理第82页
    5.7 结论第82-83页
结论与建议第83-85页
    主要结论第83-84页
    建议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89-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泡沬沥青及其冷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下一篇:满堂支架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开裂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