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5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2 PPP模式理论研究 | 第17-22页 |
2.1 PPP模式的含义及其特征 | 第17-18页 |
2.1.1 PPP模式的含义 | 第17页 |
2.1.2 PPP模式的特征 | 第17-18页 |
2.2 PPP 模式的功能 | 第18-19页 |
2.2.1 融资 | 第18-19页 |
2.2.2 技术创新 | 第19页 |
2.2.3 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 | 第19页 |
2.3 应用PPP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2.4 PPP模式与BOT、BT模式的比较 | 第20-22页 |
2.4.1 PPP模式与BOT模式的比较 | 第20-21页 |
2.4.2 PPP模式与BT模式的比较 | 第21-22页 |
3 荷花大桥项目PPP模式运行机制 | 第22-41页 |
3.1 荷花大桥项目运行环境 | 第22-23页 |
3.1.1 政治环境 | 第22页 |
3.1.2 经济环境 | 第22-23页 |
3.1.3 社会环境 | 第23页 |
3.1.4 技术环境 | 第23页 |
3.2 社会资本参与绵阳PPP模式的优势 | 第23-24页 |
3.3 社会资本参与绵阳PPP模式的劣势 | 第24-25页 |
3.4 社会资本参与绵阳PPP模式的机会 | 第25-29页 |
3.4.1 政治因素(含法律因素) | 第25-27页 |
3.4.2 经济因素 | 第27-28页 |
3.4.3 社会因素 | 第28-29页 |
3.4.4 技术因素 | 第29页 |
3.5 社会资本参与绵阳PPP模式的威胁 | 第29-31页 |
3.5.1 政治因素(含法律因素) | 第29-30页 |
3.5.2 经济因素 | 第30页 |
3.5.3 社会因素 | 第30页 |
3.5.4 技术因素 | 第30-31页 |
3.6 社会资本参与绵阳PPP的综合分析 | 第31页 |
3.7 参与主体及角色定位 | 第31-34页 |
3.7.1 政府方 | 第32-33页 |
3.7.2 社会资本方 | 第33页 |
3.7.3 咨询公司 | 第33-34页 |
3.7.4 金融及保险机构 | 第34页 |
3.8 运行程序 | 第34-37页 |
3.8.1 准备阶段 | 第34-35页 |
3.8.2 采购阶段 | 第35-36页 |
3.8.3 实施阶段 | 第36-37页 |
3.8.4 移交阶段 | 第37页 |
3.9 财务评价与项目评价 | 第37-41页 |
3.9.1 财务评价 | 第37-39页 |
3.9.2 项目评价 | 第39-41页 |
4 荷花大桥项目采用PPP模式的应用分析 | 第41-65页 |
4.1 案例背景 | 第41页 |
4.2 案例介绍 | 第41-53页 |
4.2.1 项目概况 | 第41页 |
4.2.2 项目结构 | 第41-48页 |
4.2.3 项目招投标与谈判 | 第48-51页 |
4.2.4 合同体系 | 第51-53页 |
4.3 荷花大桥项目采用PPP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 第53-55页 |
4.3.1 绵阳投融资环境分析 | 第53-54页 |
4.3.2 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 | 第54页 |
4.3.3 项目所在地现状的需要 | 第54-55页 |
4.4 荷花大桥项目采用PPP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第55-58页 |
4.4.1 荷花大桥项目引入社会资本的可行性分析 | 第55-56页 |
4.4.2 项目公司股权设计可行性分析 | 第56-57页 |
4.4.3 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 | 第57-58页 |
4.5 荷花大桥项目PPP模式的应用难点 | 第58-61页 |
4.5.1 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58-59页 |
4.5.2 监管构架不明确 | 第59-60页 |
4.5.3 合同体系不清晰 | 第60页 |
4.5.4 风险分担机制不成熟 | 第60-61页 |
4.6 荷花大桥项目PPP模式的应用对策 | 第61-65页 |
4.6.1 健全法律体系,政府占主导地位 | 第61页 |
4.6.2 完善监管机制,多渠道多平台监管 | 第61-63页 |
4.6.3 建立完整的合同体系,熟知法律法规 | 第63-64页 |
4.6.4 详细分析项目风险,明确自身风险 | 第64-65页 |
5 应用PPP模式完善绵阳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65-71页 |
5.1 建立专门的PPP项目管理机构 | 第65页 |
5.2 规范识别PPP项目 | 第65-66页 |
5.3 合理分配风险 | 第66页 |
5.4 优化项目融资结构 | 第66-67页 |
5.5 构建平等合作关系 | 第67页 |
5.6 加强PPP项目的评价论证 | 第67页 |
5.7 完善PPP项目监管体系 | 第67-69页 |
5.7.1 政府公共部门监管 | 第67-68页 |
5.7.2 社会监管 | 第68页 |
5.7.3 专业监督 | 第68-69页 |
5.8 强化PPP项目绩效考核 | 第69页 |
5.9 健全 PPP 项目审计体系 | 第69-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