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6-30页 |
1.1 视觉通路及视网膜解剖结构 | 第16-19页 |
1.2 牛蛙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分类 | 第19-21页 |
1.3 视网膜给光通路和撤光通路 | 第21-23页 |
1.4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协同放电 | 第23-26页 |
1.5 视网膜中多巴胺的功能 | 第26页 |
1.6 视网膜神经元的适应现象 | 第26-28页 |
1.7 神经元的编码策略 | 第28页 |
1.8 本论文研究的问题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0-51页 |
2.1 多电极记录系统 | 第30-36页 |
2.1.1 视觉刺激系统以及刺激模式 | 第31-32页 |
2.1.2 灌流系统 | 第32-34页 |
2.1.3 平面微电极阵列 | 第34页 |
2.1.4 信号记录系统 | 第34-35页 |
2.1.5 屏蔽系统 | 第35-36页 |
2.2 基本实验程序 | 第36-40页 |
2.2.1 标本制备 | 第36-37页 |
2.2.2 信号采集及动作电位的检测 | 第37-40页 |
2.3 刺激前后时间直方图 | 第40-41页 |
2.4 神经元放电序列的互相关分析 | 第41-42页 |
2.5 神经元协同活动的计算模型 | 第42-44页 |
2.6 信息编码的计算 | 第44-48页 |
2.6.1 互信息的计算 | 第44页 |
2.6.2 基于协同理论的信息量计算 | 第44-45页 |
2.6.3 基于不匹配模型的信息量计算 | 第45-46页 |
2.6.4 单个神经元放电活动编码的信息量 | 第46-48页 |
2.7 基于线性支持向量机的分类 | 第48-49页 |
2.8 基于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的分类 | 第49-51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51-85页 |
3.1 神经元在不同刺激持续时间下的反应特征 | 第51-58页 |
3.1.1 单个神经元的反应特征 | 第53-55页 |
3.1.2 神经元协同活动特征 | 第55-58页 |
3.2 神经节细胞对不同刺激持续时间信息的编码 | 第58-64页 |
3.2.1 神经节细胞携带的总信息量 | 第58-60页 |
3.2.2 神经节细胞放电频率和相关性强度携带的信息量 | 第60-61页 |
3.2.3 单个神经节细胞放电活动携带的信息量 | 第61-64页 |
3.3 多巴胺对神经节细胞信息编码的调控 | 第64-70页 |
3.3.1 多巴胺对神经元放电活动的调控 | 第64-68页 |
3.3.2 多巴胺对神经元信息编码的调控 | 第68-70页 |
3.4 亮度适应过程中神经节细胞的放电活动 | 第70-75页 |
3.4.1 神经节细胞亮度适应现象 | 第70-71页 |
3.4.2 亮度适应中协同活动的变化 | 第71-75页 |
3.5 神经节细胞同步化活动的计算模型 | 第75-79页 |
3.5.1 输入电流和突触连接对神经元相关强度的影响 | 第75-77页 |
3.5.2 电突触短时程增强模型 | 第77-79页 |
3.6 亮度适应过程中同步化活动的功能 | 第79-85页 |
3.6.1 神经节细胞协同活动携带视觉刺激的信息量 | 第79-81页 |
3.6.2 基于神经节细胞群体活动的刺激甄别 | 第81-85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85-93页 |
4.1 神经节细胞反应活动随刺激持续时间变化的机制 | 第85-87页 |
4.2 视网膜给光通路和撤光通路的不对称性 | 第87-89页 |
4.3 多巴胺对信息编码的调控 | 第89页 |
4.4 神经节细胞的适应现象以及信息编码 | 第89-91页 |
4.5 亮度适应中同步化活动变化可能的生理机制和意义 | 第91-93页 |
总结和展望 | 第93-95页 |
参考文 献 | 第95-10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已完成的论文 | 第104-107页 |
致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