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土力学论文

重金属侵入下岩土的力学特性及固化机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9-13页
1 绪论第13-30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污染岩土问题研究的起源第15-17页
    1.3 污染岩土研究历史与现状第17-22页
        1.3.1 国外污染岩土的研究第17-18页
        1.3.2 国内污染岩土的研究第18-22页
    1.4 污染岩土的形成及性质第22-26页
        1.4.1 污染岩土的形成机制第22-24页
        1.4.2 污染岩土的性质第24-25页
        1.4.3 污染岩土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5-26页
    1.5 本文研究问题的提出及主要贡献第26-28页
        1.5.1 问题的提出第26-27页
        1.5.2 本文的主要贡献第27-28页
    1.6 本文组织结构及研究内容第28-30页
2 广西重金属污染土类型及现状分布第30-43页
    2.1 污染土的pH值分布特征第30-32页
    2.2 重金属污染土的分布特征第32-42页
        2.2.1 类金属砷污染土的分布特征第32-34页
        2.2.2 镉污染土的分布特征第34-36页
        2.2.3 铬污染土的分布特征第36-38页
        2.2.4 汞污染土的分布特征第38-40页
        2.2.5 铅污染土的分布特征第40-42页
    2.3 本章小结第42-43页
3 重金属污染土的迁移特性第43-53页
    3.1 研究区重金属污染源概况第44-45页
    3.2 研究区土体污染的机理及成因第45页
    3.3 重金属污染迁移试验模型与方法第45-48页
        3.3.1 试验模型的选择第45-46页
        3.3.2 试验步骤第46页
        3.3.3 试验土样的选取第46-47页
        3.3.4 偏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第47页
        3.3.5 数据处理第47-48页
    3.4 重金属污染迁移试验结果分析第48-52页
        3.4.1 土壤中的迁移特性第48-49页
        3.4.2 植物对重金属的累积、自净特性第49-51页
        3.4.3 试验结果讨论第51-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4 重金属污染土的土工试验研究第53-67页
    4.1 重金属污染土的物理指标与原位力学性质第53-56页
        4.1.1 重金属污染对土的物理性质的影响第53-55页
        4.1.2 原状污染土的特性第55-56页
    4.2 重金属污染土的原位测试第56-58页
    4.3 重金属污染土室内土工试验第58-62页
        4.3.1 重金属元素影响机理第58-60页
        4.3.2 试验土样制备第60-62页
    4.4 试验结果分析第62-63页
        4.4.1 三轴固结不排水对比试验结果分析第62-63页
        4.4.2 直剪试验对比结果分析第63页
        4.4.3 压缩试验对比结果分析第63页
    4.5 重金属污染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第63-65页
        4.5.1 初始函数的确定第63-64页
        4.5.2 参数A的确定第64-65页
        4.5.3 污染土的本构关系第65页
    4.6 本章小结第65-67页
5 重金属污染土的固化性能研究第67-77页
    5.1 有机固化土试验第67-71页
        5.1.1 有机物固化机理第67-68页
        5.1.2 试验固化土试样制备第68-69页
        5.1.3 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CD)第69页
        5.1.4 固化试验结果分析第69-71页
    5.2 体变特性本构模型第71-75页
        5.2.1 初始函数构建第71页
        5.2.2 剪切屈服函数第71-72页
        5.2.3 压缩屈服函数第72-73页
        5.2.4 双曲面本构方程第73-74页
        5.2.5 模型参数的确定第74-75页
        5.2.6 模型拟合结果与讨论第75页
    5.3 本章小结第75-77页
6 重金属污染对岩石风化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第77-113页
    6.1 研究区基本情况第78-79页
    6.2 重金属污染对岩体工程地质性质的影响第79-80页
    6.3 重金属污染对岩石风化作用的影响第80-88页
        6.3.1 重金属污染岩石的风化速度试验第80-87页
        6.3.2 重金属含量与岩石风化的关系第87-88页
    6.4 重金属污染对抗风化能力及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第88-92页
        6.4.1 重金属污染对岩石抗风化能力的影响第88-89页
        6.4.2 污染岩石与边坡稳定性的关系第89-92页
    6.5 重金属含量对岩石力学性能的影响第92-100页
        6.5.1 污染岩石抗剪强度试验第92-93页
        6.5.2 污染岩石风化耐久性强度试验第93页
        6.5.3 污染岩石耐崩解试验第93-94页
        6.5.4 污染岩石的回弹试验及点荷载试验第94-100页
    6.6 重金属污染物侵入与延伸性能第100-103页
        6.6.1 侵入性能第100-101页
        6.6.2 延伸性能第101-103页
    6.7 重金属对岩石的水解、水化作用的影响第103-106页
        6.7.1 重金属对岩石水化作用的影响第103-104页
        6.7.2 重金属对岩石水解作用的影响第104-106页
    6.8 侵入面损伤的本构关系第106-112页
        6.8.1 基本假设第106页
        6.8.2 侵入面损伤前的本构关系第106-109页
        6.8.3 侵入面损伤后的本构关系第109-110页
        6.8.4 试验验证与讨论第110-112页
    6.9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7 重金属污染土地基及岩质边坡的治理措施第113-128页
    7.1 重金属污染土的固化治理措施第113-115页
        7.1.1 土体固化剂的种类及选取第113-114页
        7.1.2 污染土地基固化治理措施第114-115页
    7.2 重金属污染岩质边坡的治理措施第115-128页
        7.2.1 生态混凝土的应用发展第116-118页
        7.2.2 生态混凝土的配比方案第118-120页
        7.2.3 生态混凝土的净水效果方案第120-121页
        7.2.4 草种的选择第121-123页
        7.2.5 重金属污染岩质边坡的治理方案第123-128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28-131页
    8.1 结论第128-129页
    8.2 创新点第129-130页
    8.3 展望第130-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40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140-142页
致谢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荣成俚岛斑头鱼和大泷六线鱼的渔业资源生物学研究
下一篇:基于精细解吸过程的无烟煤重烃浓度异常及其成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