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导言 | 第9-17页 |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国内伦理学研究方面 | 第11-12页 |
·国内外关于消费教育的研究 | 第12-13页 |
·国内外关于消费道德的研究 | 第13-14页 |
·相关概念分析 | 第14-16页 |
·从消费到消费主义 | 第14-15页 |
·从消费到消费道德 | 第15-16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消费主义的缘起和后果 | 第17-31页 |
·消费主义的内涵 | 第17-20页 |
·消费的目的:符号价值 | 第18-19页 |
·消费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19-20页 |
·消费的结果:人的异化 | 第20页 |
·消费主义的衍生及传播 | 第20-27页 |
·消费主义的衍生 | 第21-22页 |
·消费主义的发酵与蔓延 | 第22-24页 |
·消费主义在我国的传播及影响 | 第24-27页 |
·消费主义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 | 第27-31页 |
·攀比消费不断升温 | 第27-28页 |
·炫耀性消费持续不断 | 第28页 |
·失衡性消费问题突出 | 第28-31页 |
第3章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下的学校道德教育困境 | 第31-37页 |
·消费主义导致德性品质的颠覆 | 第31-32页 |
·消费主义导致传统观念的瓦解 | 第32-33页 |
·消费主义导致精神信仰的危机 | 第33-34页 |
·消费主义导致社会责任的淡漠 | 第34-37页 |
第4章 加强消费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和背景条件 | 第37-43页 |
·加强学校消费道德教育的背景条件 | 第37-39页 |
·世界范围内的绿色消费运动的实践遏制了消费主义的气焰,这是学校消费道德教育开展的国际背景 | 第37页 |
·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提出,为学校消费道德教育提供了指导方向 | 第37-38页 |
·社会各界对青少年不合理消费的关注和批判,为学校消费道德教育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 第38页 |
·国内外学校消费教育的实践探索,为学校消费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经验支持 | 第38-39页 |
·加强学校消费道德教育的意义追寻 | 第39-43页 |
·加强学校消费道德教育是基于青少年消费现状提出的严峻课题 | 第39-40页 |
·加强学校消费道德教育是完善学校德育体系的必须 | 第40页 |
·加强学校消费道德教育是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 第40-41页 |
·加强消费道德教育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 第41-43页 |
第5章 应对消费时代的道德教育策略 | 第43-55页 |
·学校消费道德教育的目标设置 | 第43-47页 |
·科学消费,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 | 第43-44页 |
·加强责任意识,形成公平的消费观 | 第44-45页 |
·合理消费,树立适度的消费观 | 第45-46页 |
·注重精神提升,形成和谐的消费观 | 第46-47页 |
·学校消费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系 | 第47-50页 |
·绿色消费教育 | 第47-48页 |
·节俭消费教育 | 第48-49页 |
·科学消费教育 | 第49-50页 |
·学校消费道德教育的实现路径 | 第50-55页 |
·学校是开展消费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 | 第50-52页 |
·学校与家庭互动,形成消费道德教育的合力 | 第52-53页 |
·学校与社会联手,形成一种健康的消费大环境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