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外科学论文--外科学各论论文--头部及神经外科学论文

取向纳米神经导管预防创伤性神经瘤的形成及其机理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14-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2页
    1. 研究背景第15页
    2. 研究现状第15-22页
        2.1 创伤性神经瘤的形成机制第15-16页
        2.2 创伤性神经瘤的分类第16页
            2.2.1 神经不完全损伤性神经瘤第16页
            2.2.2 神经完全离断性神经瘤第16页
        2.3 创伤性神经瘤的临床表现第16页
        2.4 创伤性神经瘤产生疼痛的可能机理第16-18页
            2.4.1 部位因素第16-17页
            2.4.2 纤维分离学说第17页
            2.4.3 NGF 与神经瘤性疼痛第17页
            2.4.4 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与神经瘤性疼痛第17-18页
        2.5 创伤性神经瘤的防治第18-20页
            2.5.1 预防第18页
            2.5.2 非手术治疗第18-19页
            2.5.3 手术治疗第19-20页
                2.5.3.1 神经残端骨内植入术第19页
                2.5.3.2 残端神经肌内植入术第19页
                2.5.3.3 神经残端端-端直接吻合术或自体神经移植端端吻合术第19页
                2.5.3.4 神经套管法(Nerve capping technique)第19-20页
        2.6 取向纳米纤维神经导管在预防创伤性神经瘤方面的潜在价值第20-21页
        2.7 总结第21-22页
第二章 含丝素蛋白的取向与无规纳米纤维支架的制备与生物学检测第22-42页
    1 引言第22-23页
    2 实验材料第23-26页
        2.1 主要试剂第23-24页
        2.2 主要仪器第24-25页
        2.3 所用溶液及缓冲液配置第25-26页
    3 实验方法第26-34页
        3.1 静电纺纳米纤维支架的制备第26-27页
            3.1.1 再生丝素的提取第26页
            3.1.2 纺丝液的配制第26页
            3.1.3 静电纺纳米纤维的制备第26-27页
        3.2 材料处理第27页
        3.3 细胞培养第27-28页
            3.3.1 复苏细胞第27-28页
            3.3.2 消化细胞第28页
            3.3.3 细胞种植第28页
        3.4 细胞微观形态观察第28页
        3.5 细胞成熟度检测第28-31页
        3.6 细胞因子(NGF, TGF-β1 及 BDNF)表达水平的检测第31-34页
        3.7 统计分析第34页
    4 实验结果第34-38页
        4.1 细胞微观形态观察结果第34-35页
        4.2 髓鞘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第35-36页
        4.3 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第36-38页
    5. 讨论第38-41页
        5.1 纳米纤维形貌特征对细胞生理学行为的影响第38-39页
        5.2 SF/ P(LLA-CL)纳米纤维的材料特性第39-40页
        5.3 NGF, BDNF 及 TGF-β1 的生理学作用第40-41页
    6.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不同纳米纤维神经导管预防创伤性神经瘤形成的对比实验研究第42-73页
    1. 引言第42-43页
    2. 实验材料第43-45页
        2.1 实验动物第43页
        2.2 实验试剂及材料第43-44页
        2.3 实验仪器第44-45页
    3. 实验方法第45-54页
        3.1 取向及非取向纳米纤维神经导管的制备第45-46页
        3.2 实验动物及分组第46页
        3.3 手术方法第46-47页
        3.4 动物处死时间点及标本处理第47-48页
        3.5 大鼠的自嗜评分分析第48页
        3.6 术后大体形态学观察第48页
        3.7 神经瘤增长情况的定量分析第48-49页
        3.8 组织学观察第49-51页
        3.9 Western Blot 蛋白含量测定第51-53页
        3.10 透射电镜观察第53页
        3.11 统计学分析第53-54页
    4. 结果第54-70页
        4.1 自嗜评分第54-55页
        4.2 神经瘤大体观察第55-56页
        4.3 神经瘤的增长情况第56-57页
        4.4 组织学观察结果第57-65页
        4.5 相关蛋白的 Western blot 测定结果第65-67页
        4.6 电镜观察结果第67-70页
    5. 讨论第70-72页
    6.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四章 取向纳米纤维神经导管预防创伤性神经瘤的形成及其疼痛产生的机制研究第73-99页
    1. 引言第73-74页
    2. 实验材料第74-76页
        2.1 实验动物第74页
        2.2 实验试剂及材料第74-75页
        2.3 实验仪器第75-76页
    3. 实验方法第76-80页
        3.1 取向及非取向纳米纤维神经导管的制备第76页
        3.2 实验动物及分组第76-77页
        3.3 手术方法第77页
        3.4 动物处死时间点及标本处理第77页
        3.5 大鼠的自嗜评分分析第77页
        3.6 神经瘤增长情况的定量分析第77-78页
        3.7 组织学观察第78页
        3.8 髓鞘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 qRT-PCR 测定第78-79页
        3.9 胶原 Ⅰ、Ⅲ 、α-SMA、NGF、TGF-β1、Substance P 及 c-fos 等蛋白表达水平的 Western blot 检测第79页
        3.10 透射电镜观察第79-80页
        3.11 统计学分析第80页
    4. 结果第80-94页
        4.1 自嗜评分第80-81页
        4.2 神经瘤的增长情况第81-82页
        4.3 神经瘤的大体观察及组织学研究第82-85页
        4.4 qRT-PCR 测定结果第85-87页
        4.5 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第87-91页
            4.5.1 神经瘤中 NGF 的蛋白表达水平测定结果第87-88页
            4.5.2 神经瘤中 TGF-β1 的蛋白表达水平测定结果第88-89页
            4.5.3 神经瘤中胶原蛋白 Ⅰ, Ⅲ 的表达水平测定结果第89-90页
            4.5.4 疼痛相关蛋白 c-fos 及 Substance P 的测定结果第90-91页
        4.6 电镜观察结果第91-94页
    5. 讨论第94-98页
        5.1 取向纳米纤维神经导管预防创伤性神经瘤形成的可能机制第94-96页
        5.2 取向纳米纤维神经导管预防创伤性神经瘤疼痛发生的可能机制第96-98页
    6.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第99-102页
    1.全文总结第99-100页
    2.本课题的创新点第100-101页
    3. 今后工作展望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15页
致谢第115-11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相关成果第117-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卵巢癌化疗敏感性相关生物标记物的研究
下一篇:乙醛脱氢酶1用于乳腺癌干细胞的检测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