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1-22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7-19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五、特色和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一章 美国穆斯林的历史源流 | 第22-52页 |
第一节 早期穆斯林的历史印记 | 第23-31页 |
一、前哥伦布时代穆斯林活动的传说与猜想 | 第24-27页 |
二、奴隶贸易时代穆斯林黑奴的历史印记 | 第27-31页 |
第二节 19世纪中叶以来美国穆斯林移民群体的变迁 | 第31-40页 |
一、穆斯林移民美国的三重因素 | 第31-34页 |
二、穆斯林移民美国的五次浪潮 | 第34-36页 |
三、穆斯林移民在美国——文明交往还是文明冲突? | 第36-40页 |
第三节 20世纪美国黑人伊斯兰运动的发展 | 第40-52页 |
一、美国黑人伊斯兰运动兴起的动因 | 第41-43页 |
二、黑人伊斯兰运动的发轫——德鲁·阿里时期 | 第43-45页 |
三、黑人伊斯兰运动的兴盛——以利亚·穆罕默德时期 | 第45-47页 |
四、黑人伊斯兰运动的嬗变—马尔科姆.X的转变与后以利亚时期 | 第47-50页 |
五、黑人伊斯兰运动的前景 | 第50-52页 |
第二章 美国穆斯林的多元构成 | 第52-96页 |
第一节 美国穆斯林的人口估算 | 第53-61页 |
一、穆斯林人口估算的主要困难 | 第53-55页 |
二、穆斯林人口估算的数据与模型 | 第55-61页 |
第二节 美国穆斯林的族群构成和地理分布 | 第61-76页 |
一、多元族群构成 | 第61-71页 |
二、“大分散,小集中”的地理分布 | 第71-76页 |
第三节 美国穆斯林的教派构成 | 第76-85页 |
一、逊尼派穆斯林 | 第77-80页 |
二、什叶派穆斯林 | 第80-82页 |
三、苏菲派穆斯林 | 第82-85页 |
第四节 多元文化背景下伊斯兰宗教实践的三个特点 | 第85-96页 |
一、多重功能的美国清真寺 | 第86-89页 |
二、多元角色的宗教领袖 | 第89-92页 |
三、日渐兴盛的跨信仰交流 | 第92-96页 |
第三章 美国穆斯林的身份认同 | 第96-124页 |
第一节 美国穆斯林身份认同构建的时代背景——美国国民认同的变迁 | 第97-104页 |
一、盎格鲁归同与熔炉铸:造一国民认同的确立与强化 | 第98-101页 |
二、多元文化整合——国民认同的挑战 | 第101-104页 |
第二节 美国穆斯林身份认同的构建 | 第104-117页 |
一、美国穆斯林身份认同构建的基础——多重认同 | 第105-108页 |
二、身份认同构建模式之一——同化 | 第108-111页 |
三、身份认同构建模式之二——边缘化 | 第111-114页 |
四、身份认同构建模式之三——多元文化视角下的积极融合 | 第114-117页 |
第三节 身份认同的个案考察——本土黑人穆斯林的身份认同 | 第117-124页 |
一、身份认同与黑人穆斯林群体的形成 | 第117-119页 |
二、黑人穆斯林身份认同构建的复杂性 | 第119-121页 |
三、不同时期黑人穆斯林身份认同构建的倾向与特点 | 第121-124页 |
第四章 美国穆斯林的政治参与 | 第124-165页 |
第一节 美国穆斯林政治参与进程的时间节点 | 第125-130页 |
一、时间节点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 第125-128页 |
二、时间节点之二——新移民法案颁行 | 第128-129页 |
三、时间节点之三——9·11事件的发生 | 第129-130页 |
第二节 美国穆斯林政治参与的推动因素 | 第130-145页 |
一、法律体系的积极变化 | 第132-139页 |
二、由分散到聚合的参与意识 | 第139-141页 |
三、社会经济地位的中产化倾向 | 第141-145页 |
第三节 美国穆斯林政治参与的途径与实践 | 第145-165页 |
一、对选举政治的参与 | 第147-154页 |
二、穆斯林团体的政治参与 | 第154-160页 |
三、与海外穆斯林的联系 | 第160-165页 |
第五章 9·11事件与美国穆斯林 | 第165-180页 |
第一节 9·11事件对美国穆斯林群体的冲击 | 第165-172页 |
一、官方应对政策对美国穆斯林的影响 | 第166-170页 |
二、社会公众层面对美国穆斯林的排斥 | 第170-172页 |
第二节 美国穆斯林群体的回应 | 第172-180页 |
一、反对恐怖主义的立场 | 第173-176页 |
二、与政府和社会大众的沟通 | 第176-180页 |
结论 | 第180-185页 |
参考文献 | 第185-196页 |
致谢 | 第196-197页 |
作者简介 | 第1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