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1 导言 | 第13-22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4-18页 |
·通胀目标制研究现状述评 | 第14-17页 |
·流动性过剩研究现状述评 | 第17-18页 |
·基本思路和结构安排 | 第18-20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20-22页 |
2 通胀目标制的理论基础 | 第22-42页 |
·通胀目标制的内涵 | 第22-25页 |
·通胀目标制的理论基础 | 第25-34页 |
·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稳定通胀 | 第26-29页 |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 第29-32页 |
·相机抉择与规则 | 第32-34页 |
·通胀目标制的最优规则 | 第34-42页 |
·汇率目标规则 | 第35-37页 |
·货币数量目标规则 | 第37-38页 |
·名义收入目标规则 | 第38页 |
·利率规则与通胀目标规则 | 第38-42页 |
3 通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框架 | 第42-63页 |
·通胀目标制的模型框架—线性理性预期(LRE)模型 | 第42-45页 |
·通胀目标制的目标框架 | 第45-48页 |
·目标框架设计 | 第45-47页 |
·目标框架实施 | 第47-48页 |
·通胀目标制的政策框架 | 第48-56页 |
·政策框架分类 | 第48-50页 |
·政策框架比较 | 第50-56页 |
·经验与教训—对转轨经济国家的政策含义 | 第56-63页 |
4 流动性过剩的内涵、测度与因子分析 | 第63-98页 |
·流动性与流动性过剩 | 第65-71页 |
·流动性的内涵 | 第65-70页 |
·基于资产期限结构的流动性过剩的内涵 | 第70-71页 |
·流动性过剩的测度 | 第71-91页 |
·货币供应量指标与测度 | 第71-78页 |
·基于资产期限结构的流动性过剩指标与测度 | 第78-91页 |
·流动性过剩的因子分析 | 第91-98页 |
5 考虑流动性过剩的中国通胀目标制的稳健最优利率规则:实证检验与冲击响应分析 | 第98-120页 |
·考虑流动性过剩的通胀目标制的LRE模型的构建 | 第98-100页 |
·考虑流动性过剩的中国通胀目标制的稳健最优利率规则 | 第100-113页 |
·GDP缺口指标估计与特征 | 第100-105页 |
·通货膨胀率指标 | 第105-106页 |
·名义利率指标 | 第106-107页 |
·考虑流动性过剩的最优利率规则: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证检验 | 第107-113页 |
·冲击响应分析 | 第113-120页 |
·冲击响应函数的构造 | 第113-114页 |
·初始冲击响应函数的构造 | 第114-115页 |
·冲击响应路径 | 第115-120页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20-123页 |
附录 | 第123-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50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150-151页 |
后记 | 第151-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