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旧建筑改造的青年旅舍设计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1 青年旅舍起源与发展 | 第9-10页 |
1.1.2 我国青年旅舍的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1.1.3 青年旅舍与旧建筑改造的相关性 | 第11-12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1.4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1.5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1.6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1.7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概念解析及研究范围 | 第15-17页 |
1.1.8 相关概念解析 | 第15-16页 |
1.1.9 研究范围界定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 第17-20页 |
1.1.10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1.11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1.12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第2章 基于旧建筑改造的青年旅舍设计解析 | 第20-43页 |
青年旅舍的特征分析 | 第20-30页 |
2.1.1 开放环保的经营理念 | 第21-22页 |
2.1.2 自助交往的住宿模式 | 第22-26页 |
2.1.3 主题鲜明的风格形式 | 第26-30页 |
可改造为青年旅舍的旧建筑类型分析 | 第30-36页 |
2.1.4 民居建筑 | 第30-33页 |
2.1.5 工业建筑 | 第33-34页 |
2.1.6 其他建筑 | 第34-36页 |
基于旧建筑改造的青年旅舍设计可行性解析 | 第36-39页 |
2.1.7 旧建筑价值与新类型特色的呼应 | 第36-37页 |
2.1.8 旧空间改造与新功能匹配的契合 | 第37-38页 |
2.1.9 旧建筑循环利用和环保理念的统一 | 第38页 |
2.1.10 低造价与节约成本需求的协调 | 第38-39页 |
基于旧建筑改造的青年旅舍设计原则 | 第39-41页 |
2.1.11 建筑历史文化的延续 | 第39页 |
2.1.12 青年旅舍特质的彰显 | 第39-40页 |
2.1.13 经济技术条件的平衡 | 第40-41页 |
2.1.14 绿色生态理念的运用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3章 基于旧建筑改造的青年旅舍功能设计 | 第43-72页 |
主题式空间布局的情景重建 | 第43-54页 |
3.1.1 架构重组的原型梳理 | 第43-46页 |
3.1.2 功能置换的原蕴匹配 | 第46-50页 |
3.1.3 环境更新的原景活化 | 第50-54页 |
自助式功能空间的尺度重构 | 第54-64页 |
3.1.4 以拆分转换构建住宿空间 | 第54-58页 |
3.1.5 以扩充整合拓展交往空间 | 第58-61页 |
3.1.6 以重组置入营建共享空间 | 第61-64页 |
体验式交通动线的维度重组 | 第64-71页 |
3.1.7 增设交通体完善住宿流线 | 第65-67页 |
3.1.8 拓展空间场景丰富交往流线 | 第67-69页 |
3.1.9 重组交通核优化服务流线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4章 基于旧建筑改造的青年旅舍形式设计 | 第72-96页 |
融入时代个性的建筑体量优化 | 第72-78页 |
4.1.1 建筑体量的消减 | 第72-74页 |
4.1.2 单一体量的丰富 | 第74-76页 |
4.1.3 新旧体量的共融 | 第76-78页 |
彰显风土人情的界面表情重塑 | 第78-89页 |
4.1.4 材料质感的再现 | 第79-84页 |
4.1.5 色彩搭配的调和 | 第84-87页 |
4.1.6 历史片段的存留 | 第87-89页 |
践行环保理念的结构技术更新 | 第89-95页 |
4.1.7 结构体系的补强转换 | 第89-91页 |
4.1.8 装饰构件的就地取材 | 第91-93页 |
4.1.9 被动式技术的恰当运用 | 第93-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结论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附录 | 第102-12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20-122页 |
致谢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