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农业信息化背景下江苏农民生活满意度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4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2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3页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3-14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15页
        1.4.1 研究内容第14页
        1.4.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二章 相关的概念界定和基础理论第17-23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7-20页
        2.1.1 农民第17页
        2.1.2 农业信息化第17-18页
        2.1.3 农民信息素养第18-19页
        2.1.4 生活满意度第19-20页
    2.2 基础理论第20-23页
        2.2.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第20页
        2.2.2 适应和应对理论第20页
        2.2.3 期望理论第20-23页
第三章 江苏农民生活满意度分析指标体系构建第23-31页
    3.1 数据来源第23-24页
    3.2 江苏农民生活满意度第24-25页
        3.2.1 物质生活满意度第24页
        3.2.2 精神生活满意度第24-25页
    3.3 江苏农民生活满意度现存问题分析第25-27页
        3.3.1 农民自身信息素养较低第25页
        3.3.2 农民收入水平偏低第25页
        3.3.3 社会保障体系缺失第25-26页
        3.3.4 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约束加剧第26页
        3.3.5 农民再就业、创业难度大第26-27页
    3.4 构建江苏农民生活满意度评价体系的意义第27页
    3.5 构建江苏农民生活满意度评价指标的目标与原则第27页
    3.6 农民生活满意度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7-29页
        3.6.1 农民个人特征因素第28页
        3.6.2 信息化手段的采纳第28-29页
        3.6.3 农民收入因素第29页
        3.6.4 农民信息素养因素第29页
        3.6.5 农民生活满意度第29页
    3.7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四章 江苏农民生活满意度水平分析第31-45页
    4.1 农民信息素养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第31页
    4.2 江苏农民整体生活满意度分析第31-32页
    4.3 江苏农民生活满意度各指标满意度分析第32-43页
        4.3.1 农民个人特征因素第32-35页
        4.3.2 信息化手段的采纳第35页
        4.3.3 农民收入因素第35-36页
        4.3.4 农民信息素养因素第36-40页
        4.3.5 农民生活满意度第40-43页
    4.4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五章 江苏农民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第45-53页
    5.1 变量的界定及选择第45-46页
        5.1.1 被解释变量第45页
        5.1.2 解释变量第45-46页
    5.2 模型构建第46-47页
    5.3 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第47-51页
        5.3.1 每个农民整体生活满意度的特点分析第47-48页
        5.3.2 农民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第48-51页
    5.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对策第53-57页
    6.1 研究结论第53页
    6.2 提高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对策第53-55页
        6.2.1 加强组织领导,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第53-54页
        6.2.2 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公共接入点建设第54页
        6.2.3 农村各级政府和农机推广部门通力合作第54页
        6.2.4 提高农村医疗等社会保障覆盖率第54页
        6.2.5 强化政府责任,开展专项培训计划第54-55页
        6.2.6 搭建农民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平台第55页
    6.3 本研究的创新成果及展望第55-57页
        6.3.1 本研究的创新成果第55页
        6.3.2 研究展望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附录一第61-65页
附录二第65-67页
致谢第67-6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加的研究工作第69-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JX种植合作社信用互助运行模式研究
下一篇:泰国与中国珠宝业的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