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个性化送风系统的混合对流特性 | 第12页 |
1.2.2 个性化送风系统的热舒适性 | 第12-14页 |
1.2.3 个性化送风系统的可吸入空气质量研究 | 第14-16页 |
1.2.4 个性化送风系统的能量消耗研究 | 第16页 |
1.2.5 个性化送风系统结构的研究 | 第16-17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2 ADPV冷射流作用下流场基本特性的实验研究 | 第19-31页 |
2.1 ADPV方式的介绍 | 第19页 |
2.2 实验内容与目标 | 第19页 |
2.3 实验装置 | 第19-24页 |
2.3.1 实验系统构成 | 第19-21页 |
2.3.2 实验仪器及测量方法 | 第21-24页 |
2.4 实验测试 | 第24-26页 |
2.4.1 实验测点布置 | 第24-25页 |
2.4.2 实验工况设置 | 第25页 |
2.4.3 实验步骤 | 第25-26页 |
2.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6-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3 数值模拟方法及实验验证 | 第31-37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数值模拟方法 | 第31-33页 |
3.2.1 基本控制方程 | 第31-32页 |
3.2.2 湍流模型 | 第32页 |
3.2.3 数值模拟相关设置 | 第32-33页 |
3.2.4 离散格式和收敛问题 | 第33页 |
3.3 数值模拟方法的验证 | 第33-36页 |
3.3.1 物理模型 | 第33-34页 |
3.3.2 网格生成 | 第34-35页 |
3.3.3 网格无关性验证 | 第35页 |
3.3.4 有效性验证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ADPV冷射流作用下流场基本特性的模拟研究 | 第37-45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物理模型与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37页 |
4.3 射流轴心的偏转特性 | 第37-41页 |
4.3.1 人体羽流对射流轴心偏转方向的影响 | 第37-40页 |
4.3.2 射流轴心偏转角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1页 |
4.4 射流轴心的衰减 | 第41-4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5 强热源对ADPV方式作用下的人体微环境影响研究 | 第45-57页 |
5.1 引言 | 第45页 |
5.2 物理模型的建立与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45-48页 |
5.2.1 物理模型 | 第45页 |
5.2.2 湍流模型的选择 | 第45-46页 |
5.2.3 辐射模型的选择 | 第46页 |
5.2.4 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46-47页 |
5.2.5 具有强热源条件下个性化送风数值模拟的有效性验证 | 第47-48页 |
5.3 热源强度对流场特性的影响 | 第48-52页 |
5.3.1 热源强度对速度分布的影响 | 第48-51页 |
5.3.2 热源强度对温度分布的影响 | 第51-52页 |
5.4 热源强度对人体表面对流与辐射传热的影响 | 第52-5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6 污染源对ADPV方式作用下的人体微环境影响研究 | 第57-71页 |
6.1 引言 | 第57页 |
6.2 物理模型的建立与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57-60页 |
6.2.1 物理模型 | 第57-58页 |
6.2.2 湍流模型的选择 | 第58-59页 |
6.2.3 污染物模型的选择 | 第59页 |
6.2.4 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59页 |
6.2.5 具有污染源条件下个性化送风数值模拟的有效性验证 | 第59-60页 |
6.3 点源散发污染气体对ADPV方式的影响研究 | 第60-67页 |
6.3.1 浓度分布 | 第61-66页 |
6.3.2 呼吸区浓度 | 第66-67页 |
6.4 面源散发污染气体对ADPV方式的影响研究 | 第67-68页 |
6.5 全室散发污染气体对ADPV方式的影响研究 | 第68-69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71-72页 |
7.2 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