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1.1 微乳液概念及应用 | 第9-13页 |
1.1.1 微乳液概念 | 第9-11页 |
1.1.2 微乳液应用 | 第11-13页 |
1.2 Pickering 乳液概念及应用 | 第13-16页 |
1.2.1 Pickering 乳液概念 | 第13-14页 |
1.2.2 Pickering 乳液应用 | 第14-16页 |
1.3 环己酮氨肟化研究 | 第16-18页 |
1.3.1 TS-1 分子筛 | 第16-17页 |
1.3.2 TS-1 催化环己酮氨肟化 | 第17-18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复配研究 | 第19-33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19-21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19-20页 |
2.1.2 制备方法 | 第20页 |
2.1.3 实验设备及表征设备 | 第20页 |
2.1.4 表征方法 | 第20-21页 |
2.2 讨论与分析 | 第21-32页 |
2.2.1 数字图像 | 第21-22页 |
2.2.2 电导率 | 第22-24页 |
2.2.3 微观图像 | 第24-25页 |
2.2.4 相转变点与混合 HLB 值关系 | 第25-27页 |
2.2.5 相转变点与表面活性剂浓度关系 | 第27-28页 |
2.2.6 相转变点与电解质浓度关系 | 第28-30页 |
2.2.7 红外图谱 | 第30-3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油水相界面上司班 80 与吐温 80 竞争吸附研究 | 第33-43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3.1.1 实验试剂 | 第33-34页 |
3.1.2 制备方法 | 第34页 |
3.1.3 实验设备及表征设备 | 第34页 |
3.1.4 表征方法 | 第34-35页 |
3.2 讨论与分析 | 第35-42页 |
3.2.1 数字图像 | 第35-37页 |
3.2.2 电导率 | 第37-38页 |
3.2.3 红外图谱 | 第38-39页 |
3.2.4 黏度 | 第39-40页 |
3.2.5 形态转变过程 | 第40-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O/W/O 型多重乳液的制备研究 | 第43-57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43-46页 |
4.1.1 实验试剂 | 第43-44页 |
4.1.2 制备方法 | 第44页 |
4.1.3 实验设备及表征设备 | 第44-45页 |
4.1.4 表征方法 | 第45-46页 |
4.2 讨论与分析 | 第46-56页 |
4.2.1 W/O 型乳液 | 第46页 |
4.2.2 O/W/O 多重乳液 | 第46-49页 |
4.2.3 乳液体系的相变分析 | 第49-55页 |
4.2.4 相转变过程机理探讨 | 第55-5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添加司班 80 至 TS-1 稳定的 W/O 型乳液的双相变过程研究 | 第57-74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57-61页 |
5.1.1 实验试剂 | 第57-58页 |
5.1.2 制备方法 | 第58页 |
5.1.3 实验设备及表征设备 | 第58-59页 |
5.1.4 表征方法 | 第59-61页 |
5.2 讨论与分析 | 第61-73页 |
5.2.1 添加司班 80 对 TS-1 稳定的 W/O 型乳液的影响 | 第61-67页 |
5.2.2 乳液双相变转变过程 | 第67-7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Pickering 乳液体系中环己酮氨肟化研究 | 第74-83页 |
6.1 实验部分 | 第74-76页 |
6.1.1 实验试剂 | 第74页 |
6.1.2 制备方法 | 第74-75页 |
6.1.3 实验设备及表征设备 | 第75-76页 |
6.1.4 表征方法 | 第76页 |
6.2 讨论与分析 | 第76-81页 |
6.2.1 Pickering 乳液中环己酮氨肟化研究 | 第76-77页 |
6.2.2 TS-1 固体粒子表面化学改性 | 第77-81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7.1 全文结论 | 第83-84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