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6-9页 |
第一章 生平著述 | 第9-20页 |
第一节 家庭环境与主要经历 | 第9-16页 |
一、家庭环境 | 第9-11页 |
二、生平纪事 | 第11-16页 |
第二节 主要著作 | 第16-20页 |
一、散文集《二知轩文存》 | 第16-17页 |
二、《梦园丛说》《梦园琐记》 | 第17-18页 |
三、《梦园书画录》 | 第18页 |
四、诗歌集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实录诗 | 第20-38页 |
第一节 晚清太平天国运动 | 第20-24页 |
一、记录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战况 | 第20-23页 |
二、思考清军作战失利的原因 | 第23-24页 |
第二节 记录晚清岭南风貌 | 第24-31页 |
一、岭南地区的地理环境与美食特色 | 第25-27页 |
二、岭南社会众生相及思考 | 第27-31页 |
第三节 复兴扬州文化 | 第31-38页 |
一、修缮古迹重振扬州文化 | 第31-34页 |
二、扬州文学唱和活动的复兴——以平山堂、蜀冈唱和为例 | 第34-38页 |
第三章 感怀、自嘲诗 | 第38-50页 |
第一节 感怀诗 | 第38-42页 |
一、社会现象的理性认识 | 第38-40页 |
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 第40-42页 |
第二节 自嘲诗 | 第42-46页 |
一、两个阶段的自嘲之作 | 第42-44页 |
二、自嘲诗中的精神诉求———超脱、自在 | 第44-46页 |
第三节 感怀与自嘲背后的原因探析 | 第46-50页 |
一、感怀之因:常年的行旅生活 | 第46-47页 |
二、自嘲之因:感知生命的变化与流逝 | 第47-50页 |
第四章 梦境诗 | 第50-60页 |
第一节 梦境诗不同层次的内涵 | 第50-55页 |
一、盼梦:方濬颐对现实具体环境的不满 | 第50-51页 |
二、梦思:思乡与思人之情 | 第51-54页 |
三、寻梦:内心世界的探寻 | 第54-55页 |
第二节 《梦园歌》之梦见“方心” | 第55-60页 |
一、梦境中的梦园之形 | 第56-57页 |
二、梦境中的梦园之意 | 第57-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