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前言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理论研究或调查分析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林改理论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林改理论研究 | 第11-12页 |
1.2.3 其他理论支撑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及路径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页 |
1.4 永泰县基本情况概述 | 第14-16页 |
1.4.1 县情概况 | 第14-15页 |
1.4.2 林业概况 | 第15页 |
1.4.3 县林业局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 | 第15-16页 |
2 永泰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路径梳理 | 第16-19页 |
2.1 永泰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总体描述 | 第16-17页 |
2.2 推进商品林赎买工作 | 第17-18页 |
2.3 其他配套措施 | 第18页 |
2.4 林业资源运营 | 第18页 |
2.5 林改权属比重分析 | 第18-19页 |
3 永泰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评价 | 第19-26页 |
3.1 永泰县集体林权改革工作成效 | 第19-21页 |
3.1.1 林农造林积极性逐步提高 | 第19-20页 |
3.1.2 森林资源不断增加 | 第20页 |
3.1.3 生态公益林管护进一步加强 | 第20-21页 |
3.1.4 林业经营效益得到提高 | 第21页 |
3.1.5 密切了干群关系 | 第21页 |
3.2 永泰县集体林权改革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21-24页 |
3.2.1 占山不治 | 第21页 |
3.2.2 一山多证、山证不符 | 第21-22页 |
3.2.3 自留山纠纷 | 第22页 |
3.2.4 祖宗山问题 | 第22页 |
3.2.5 林木、林地流转不规范 | 第22页 |
3.2.6 山林权属纠纷 | 第22页 |
3.2.7 林业经济效益不够明显 | 第22页 |
3.2.8 林权登记发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 第22-23页 |
3.2.9 法律法规及政策层面问题 | 第23-24页 |
3.2.10 政府管护困难 | 第24页 |
3.3 小结和讨论 | 第24-26页 |
4 永泰县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 第26-41页 |
4.1 加强对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的组织领导 | 第26-29页 |
4.1.1 全面加快确权发证工作进度 | 第26-28页 |
4.1.2 抓好各类矛盾纠纷排查 | 第28页 |
4.1.3 规范林地使用费收取 | 第28页 |
4.1.4 加大宣传教育 | 第28-29页 |
4.2 大力推进各项配套措施改革 | 第29页 |
4.2.1 提高林权登记管理中心服务职能 | 第29页 |
4.2.2 建立和完善服务机构,搭建林业服务平台 | 第29页 |
4.2.3 建立护林联防协会,创新群防群治机制 | 第29页 |
4.2.4 培育新型林业合作组织,提高林业组织化程度 | 第29页 |
4.3 深化碳汇交易 | 第29-33页 |
4.3.1 指导思想 | 第30页 |
4.3.2 基本原则 | 第30页 |
4.3.3 项目规模 | 第30页 |
4.3.4 范围条件 | 第30页 |
4.3.5 项目业主 | 第30页 |
4.3.6 运营模式 | 第30-31页 |
4.3.7 咨询单位 | 第31页 |
4.3.8 经费预算 | 第31页 |
4.3.9 前期工作 | 第31页 |
4.3.10 实施步骤 | 第31-32页 |
4.3.11 保障措施 | 第32-33页 |
4.4 大力发展林业经济 | 第33-38页 |
4.4.1 油茶产业 | 第33-35页 |
4.4.2 林下经济 | 第35-38页 |
4.4.3 花卉苗木产业 | 第38页 |
4.4.4 传统木竹加工产业 | 第38页 |
4.5 建设生态公益林 | 第38-41页 |
4.5.1 永泰县生态公益林基本情况 | 第38-39页 |
4.5.2 推进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问题剖析 | 第39-40页 |
4.5.3 推进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意见建议 | 第40页 |
4.5.4 小结讨论 | 第40-41页 |
5 思考与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