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哈利·波特”的沉浸传播初探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目的第9页
    1.2 文献综述第9-12页
        1.2.1 “哈利·波特”相关文献回顾第9-10页
        1.2.2 沉浸传播相关文献回顾第10-12页
    1.3 研究方法第12页
    1.4 创新点第12-14页
2 沉浸传播理论概述第14-19页
    2.1 沉浸传播的特征第14-17页
        2.1.1 传播以人为中心: 人成为传播媒介的一部分第14-15页
        2.1.2 技术加强了人的感官沉浸和心理认同,形成精神沉浸第15-16页
        2.1.3 技术的发展决定沉浸传播的出现第16-17页
    2.2 沉浸传播拥有丰富的信息构成第17-19页
        2.2.1 信息构成是沉浸传播的重要元素之一第17-18页
        2.2.2 沉浸传播使信息呈现方式多样化第18-19页
3 “哈利·波特”的信息构成分析第19-26页
    3.1 “哈利·波特”成为文化符号第19-20页
        3.1.1 “哈利·波特”品牌的形成第19页
        3.1.2 “哈利·波特”成为英国的文化符号第19-20页
    3.2 “哈利·波特”塑造的魔法世界第20-23页
        3.2.1 基于英国文化的文本形象塑造第20-21页
        3.2.2 语言符号的建构利于人的精神沉浸第21-22页
        3.2.3 影像塑造了“哈利·波特”的具体形象第22-23页
    3.3 粉丝信息自我构建第23-26页
        3.3.1 哈迷早期同人论坛文化的形成第23-24页
        3.3.2 哈迷同人创作随着社交平台的发展进入主流视野第24-26页
4 “哈利·波特”的沉浸传播及传播方式变迁第26-34页
    4.1 “哈利·波特”的传播方式随技术进步而变化第26-28页
        4.1.1 以传统媒体为主,PC端社交网络为辅的传播第26-27页
        4.1.2 “哈利·波特”的多元化传播第27-28页
    4.2 “哈利·波特”利用技术为哈迷营造沉浸环境第28-34页
        4.2.1 哈迷的狂欢——“哈利·波特”主题乐园第28-29页
        4.2.2 Pottermore网站为哈迷构建身份合一的魔法世界第29-31页
        4.2.3 “哈利·波特”健全的产业链多方位融入用户生活第31-34页
5 精神沉浸下的认同和身份建构——以中国哈迷为例第34-41页
    5.1 “哈利·波特”在中国的传播具有认同基础第34-36页
        5.1.1 西方文化霸权的影响第34-35页
        5.1.2 哈迷对“哈利·波特”认同心理的产生第35-36页
    5.2 哈迷的身份建构第36-41页
        5.2.1 自我身份的多途径建构第36-37页
        5.2.2 群体认同建构第37-41页
6 哈迷: “哈利·波特”传播媒介的有效组成部分第41-46页
    6.1 哈迷通过自主行为及媒介的主动传播第41-43页
        6.1.1 基于互联网的哈迷传播第41-42页
        6.1.2 基于线下互动的哈迷传播第42-43页
    6.2 哈迷对沉浸传播技术的被动反馈形成被动传播第43-46页
        6.2.1 沉浸技术下,媒介环境成为“超级全景监狱”第43-44页
        6.2.2 哈迷与媒介环境的互动构成了虚拟与现实共生的“魔法世界”第44-46页
结语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附录1 采访提纲第51-52页
附录2 访谈内容第52-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DT财经“新闻可视化”研究
下一篇:《新京报》全媒体转型背景下的数据新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