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第8-11页 |
(一) 选题的缘由 | 第8-11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11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4页 |
(一)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二)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三、本选题的切入点及其研究重点 | 第14-16页 |
第一章 道德政治“谱系”中的卢梭和马克思 | 第16-34页 |
第一节 道德政治的谱系 | 第16-19页 |
一、古希腊的道德政治理论 | 第16-17页 |
二、中世纪道德政治的新形式 | 第17-18页 |
三、道德政治的衰落与复兴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卢梭的道德政治观 | 第19-24页 |
一、道德政治的终极目标:重返人性的美好 | 第19-20页 |
二、道德政治的理论基础:自然状态学说 | 第20-22页 |
三、道德政治的实现途径:国家建制 | 第22-24页 |
第三节 马克思的道德政治观 | 第24-34页 |
一、“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思想中的道德意蕴 | 第24-26页 |
二、《莱茵报》时期的政论:对卢梭道德政治理念的发现 | 第26-29页 |
三、分道而行:物质利益难题的出现 | 第29-31页 |
四、对人类解放的关注:超越卢梭和黑格尔 | 第31-34页 |
第二章 卢梭和马克思的国家起源理论 | 第34-50页 |
第一节 卢梭论国家的起源 | 第34-39页 |
一、市民社会:卢梭国家起源理论的出发点 | 第34-35页 |
二、“用人的眼光观察国家”:卢梭国家起源理论的历史合理性 | 第35-38页 |
三、社会公约:国家起源的政治合法性 | 第38-39页 |
第二节 马克思论国家的起源 | 第39-50页 |
一、继承与超越:马克思国家起源理论的逻辑进程 | 第39-41页 |
二、跟随前人的脚步: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国家起源理论 | 第41-44页 |
三、另辟蹊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国家起源的创见 | 第44-50页 |
第三章 卢梭和马克思的民主思想 | 第50-67页 |
第一节 卢梭的民主思想 | 第50-54页 |
一、民主的前提:人生而自由 | 第50-52页 |
二、民主的实质:主权在民 | 第52页 |
三、民主的特征:不可转让与分割 | 第52-54页 |
第二节 马克思民主思想的渊源与发展 | 第54-61页 |
一、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民主思想:来自卢梭的声音 | 第55-59页 |
二、唯物史观视野下的民主观:对卢梭民主观的发展 | 第59-61页 |
第三节 巴黎公社: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实践 | 第61-67页 |
一、无产阶级专政的一般理论 | 第61-63页 |
二、巴黎公社的实践 | 第63-67页 |
第四章 卢梭与马克思论国家的消亡 | 第67-74页 |
第一节 卢梭的国家消亡理论及其局限 | 第67-70页 |
第二节 马克思论国家消亡的条件性 | 第70-72页 |
第三节 走向共产主义:马克思对卢梭国家消亡理论的创新 | 第72-74页 |
结语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