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范式之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引言第13-15页
第1章 个人信息权的涵义第15-18页
    1.1 个人信息的涵义第15-16页
        1.1.1 立法例上的界定第15-16页
        1.1.2 学理上的界定第16页
    1.2 个人信息权的涵义及特征第16-18页
第2章 “个人信息保护法”调整范围的界定第18-22页
    2.1 个人信息主体界定第18-20页
        2.1.1 自然人第18-19页
        2.1.2 法人第19-20页
    2.2 个人信息范围的界定第20-22页
        2.2.1 与特定个人的“可识别性”和“相关性”第20页
        2.2.2 是否还需要其他限定第20-22页
第3章 个人信息立法现状的比较法考察第22-27页
    3.1 欧盟可借鉴的现行立法第22-23页
    3.2 美国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概况第23-25页
    3.3 澳大利亚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第25-27页
第4章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现状与不足第27-35页
    4.1 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现状第27-29页
    4.2 我国关于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立法的草案、建议稿第29-30页
        4.2.1 民法典草案中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部分第29页
        4.2.2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草案第29-30页
    4.3 我国现行立法及建议稿中存在的问题第30-32页
        4.3.1 现行立法的不足第30-31页
        4.3.2 现行建议稿、草案的不足第31-32页
    4.4 立法不完善对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影响第32-35页
第5章 我国未来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建议第35-49页
    5.1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性质第35-37页
    5.2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模式选择第37页
    5.3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应遵循的原则第37-44页
        5.3.1 信息主体同意原则第38-40页
        5.3.2 信息处理最小化原则第40-41页
        5.3.3 信息质量与安全原则第41-42页
        5.3.4 信息主体参与原则第42-43页
        5.3.5 信息处理登记申报原则第43-44页
    5.4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应注意的一些规则第44-49页
        5.4.1 个人信息保护中例外与限制的一般规定第44-45页
        5.4.2 新闻报道涉及个人信息的处理规则第45-47页
        5.4.3 敏感信息的处理规则第47-49页
结语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55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域使用权的物权制度研究
下一篇:自助保险卡业务中电子保险合同的成立与生效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