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目录 | 第6-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第一章 女性视阈与严歌苓小说的人物形象 | 第10-15页 |
第一节 性别意识与严歌苓的女性意识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独特的女性生命体验与其笔下的人物形象 | 第12-15页 |
第二章 强化的女性 | 第15-28页 |
第一节 “革命年代”的女性 | 第15-21页 |
第二节 异域移民境况下的女性 | 第21-26页 |
第三节 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女性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弱化的男性 | 第28-41页 |
第一节 迷途的“孩童式”男性 | 第28-31页 |
第二节 “弱父”形象 | 第31-33页 |
第三节 “渴望爱情而不得”式男性形象 | 第33-36页 |
第四节 “没落知识分子”式的男性形象 | 第36-41页 |
第四章 两性形象的精神内涵 | 第41-50页 |
第一节 和谐的两性观 | 第42-43页 |
第二节 悲观的爱情观 | 第43-44页 |
第三节 交融并存的文化观 | 第44-47页 |
第四节 “性本善”的人性观 | 第47-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