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粹庭神话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8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第一章 题材来源与处理方式 | 第11-18页 |
第一节 神话与神话剧的界定 | 第11-12页 |
第二节 题材来源 | 第12-14页 |
第三节 题材处理方式 | 第14-18页 |
第二章 创作主旨与时代精神 | 第18-32页 |
第一节 创作主旨 | 第18-27页 |
一、 批判封建礼教,倡导婚恋自主 | 第18-23页 |
二、 抨击社会黑暗,颂扬孝道 | 第23-26页 |
三、 反抗封建剥削,向往男耕女织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时代精神 | 第27-32页 |
第三章 戏剧冲突与人物形象 | 第32-46页 |
第一节 戏剧冲突 | 第32-38页 |
第二节 人物形象 | 第38-46页 |
一、 痴女形象 | 第38-40页 |
二、 侠女形象 | 第40-44页 |
三、 孝子形象 | 第44-46页 |
第四章 艺术成就与文化价值 | 第46-57页 |
第一节 艺术成就 | 第46-54页 |
一、 编剧技巧 | 第46-47页 |
二、 导演手法 | 第47-50页 |
三、 舞美设计 | 第50-51页 |
四、 语言风格 | 第51-54页 |
第二节 文化价值 | 第54-57页 |
一、 确立编导、演员与观众的三维空间模式 | 第54-55页 |
二、 博采众长、推陈出新 | 第55-56页 |
三、 雅俗共赏、兼容并蓄的大戏剧观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