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5页 |
(一) 3D 电影的崛起 | 第8-11页 |
(二) 3D 电影美学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 电影美学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 3D 电影美学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 3D 电影美学的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一、 3D 电影美学本体论 | 第15-20页 |
(一) 3D 电影本体辨析 | 第15-16页 |
1. 3D 电影的概念及关键技术 | 第15-16页 |
2. 电影本体及 3D 电影本体 | 第16页 |
(二) 3D 电影美学本体辨析 | 第16-20页 |
1. 美与美学 | 第17-18页 |
2. 3D 电影美学本体及其属性 | 第18页 |
3. 3D 电影美学的研究范畴 | 第18-20页 |
二、 创构:技术引诱下的 3D 电影美学特征 | 第20-29页 |
(一) 3D 电影美学系统及其创构特征 | 第20-26页 |
1. 3D 电影美学表意系统 | 第20-21页 |
2. 3D 电影表意单元的创构 | 第21-26页 |
(二) 3D 电影的审美接受及审美需求 | 第26-29页 |
1. 浸泡与互动的审美接受悖论 | 第26-27页 |
2. 视觉与幻觉的双重审美需求 | 第27-29页 |
三、 规约:3D 电影美学生成语境 | 第29-38页 |
(一) 3D 电影的文化场域 | 第29-33页 |
1. 视觉意识(Visual awareness) | 第29-30页 |
2. 后现代(Postmodernism) | 第30-32页 |
3. 视觉意识与后现代互渗的文化背景 | 第32-33页 |
(二) 3D 电影的理论场域 | 第33-38页 |
1. 人文主义(Humanism) | 第34页 |
2. 科学主义(Scientism) | 第34-35页 |
3. 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矛盾激化的理论背景 | 第35-38页 |
四、 3D 电影美学特征影响下的“认同”迷途 | 第38-47页 |
(一) 3D 电影美学特征影响下的“一级认同”机制 | 第38-41页 |
1. 3 维视觉对观众的深度带入 | 第38-40页 |
2. 立体感不适造成的情境跳脱 | 第40-41页 |
(二) 3D 电影美学特征影响下的“二级认同”机制 | 第41-47页 |
1. 从“摄影机认同”到“人物认同” | 第41-44页 |
2. 3D 电影的创作与“二级认同”迷途 | 第44-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