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朊蛋白和IGF-IGFBPs结构稳定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26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蛋白质概论第10-16页
        1.2.1 氨基酸第11-13页
        1.2.2 蛋白质结构第13-15页
        1.2.3 蛋白质的功能第15-16页
        1.2.4 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现状第16页
    1.3 蛋白质构象转换第16-17页
    1.4 蛋白质结构模拟第17-18页
    1.5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第18-19页
    1.6 蛋白质简介第19-21页
        1.6.1 人类朊病毒蛋白第19-20页
        1.6.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第20-21页
    1.7 研究目的及内容第21-23页
        1.7.1 野生型和 R220K 突变型人类朊蛋白的结构稳定性研究第21-22页
        1.7.2 人类朊蛋白动力学稳定性的研究第22页
        1.7.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结合蛋白相互识别机理研究第22-23页
    参考文献第23-26页
2 计算方法第26-40页
    2.1 分子模拟简介第26页
    2.2 MD 模拟算法第26-31页
        2.2.1 基本原理第27-28页
        2.2.2 周期性边界条件及截断半径第28页
        2.2.3 MD 模拟系综第28-29页
        2.2.4 温度和压力的调控第29-31页
    2.3 分子力场第31-33页
    2.4 流动分子动力学模拟第33页
    2.5 应用软件第33-34页
    2.6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操作流程第34-35页
    2.7 蛋白质构象分析方法第35-37页
        2.7.1 均方根偏差(RMSD)第35页
        2.7.2 蛋白质分子二级结构分析第35-36页
        2.7.3 蛋白质的回旋半径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0页
3 野生型和 R220K 突变型人类朊蛋白的结构稳定性研究第40-62页
    3.1 引言第40-41页
    3.2 建模和方法第41-44页
        3.2.1 构建体系第41-42页
        3.2.2 MD 模拟第42页
        3.2.3 FMD 模拟第42-43页
        3.2.4 重折叠的 MD 模拟第43-4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4-58页
        3.3.1 热力学稳定性第44-48页
        3.3.2 流体诱导的结构转变第48-56页
        3.3.3 重折叠动力学第56-58页
    3.4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4 人类朊蛋白解折叠和重折叠动力学研究第62-78页
    4.1 前言第62-63页
    4.2 模拟方法第63-65页
        4.2.1 体系和方法第63页
        4.2.2 FMD 模拟第63-64页
        4.2.3 重折叠的 MD 模拟第64-6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5-74页
        4.3.1 平衡态讨论第65-66页
        4.3.2 流体诱导结构转换第66-70页
        4.3.3 重折叠动力学第70-74页
    4.4 结论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结合蛋白相互识别机理研究第78-92页
    5.1 引言第78-79页
    5.2 建模与方法第79-80页
        5.2.1 体系的构建第79-80页
        5.2.2 模拟细节第8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0-89页
        5.3.1 模拟的稳定性和能量分析第80-82页
        5.3.2 关键残基的筛选第82页
        5.3.3 关键残基比较分析第82-83页
        5.3.4 关键残基的分布统计第83-84页
        5.3.5 极性与非极性氨基酸的比重分析第84-85页
        5.3.6 IGFBP6-IGFs 相互识别机理第85-88页
        5.3.7 相互作用关系图第88-89页
    5.4 结论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2-93页
致谢第93-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O42-/Ti-MCM-41催化水解生物质及其动力学研究
下一篇:稀土羧酸配位聚合物复杂纳米结构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