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理学论文

舒巴坦联合美罗培南不同给药方案抑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突变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1页
符号说明第11-12页
1 前言第12-14页
2 舒巴坦与美罗培南联合缩小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突变窗口的研究第14-22页
    2.1 材料第14-15页
        2.1.1 菌株来源第14页
        2.1.2 培养基第14页
        2.1.3 抗菌药物第14页
        2.1.4 仪器第14-15页
    2.2 方法第15-18页
        2.2.1 药物敏感性实验第15页
        2.2.2 单药及联合用药的MIC值测定第15-16页
        2.2.3 琼脂法测定舒巴坦MIC值第16-17页
        2.2.4 MPC的测定第17-18页
    2.3 结果第18-21页
        2.3.1 鲍曼不动杆菌45791的药物敏感性结果第18-19页
        2.3.2 美罗培南及舒巴坦对对鲍曼不动杆菌45791的MIC值及联合药敏结果第19-20页
        2.3.3 琼脂法测定舒巴坦MIC的测定结果第20页
        2.3.4 MPC的测定结果第20-21页
    2.4 讨论第21-22页
3 HPLC-MS/MS测定肉汤中舒巴坦药物浓度第22-26页
    3.1 材料第22页
        3.1.1 仪器第22页
        3.1.2 药品和试剂第22页
    3.2 方法与结果第22-24页
        3.2.1 色谱条件第22页
        3.2.2 质谱条件第22页
        3.2.3 对照品和内标溶液的配制第22页
        3.2.4 MH肉汤样品处理第22-23页
        3.2.5 质谱分析第23页
        3.2.6 方法的专属性第23页
        3.2.7 标准曲线第23-24页
        3.2.8 精密度实验第24页
    3.3 讨论第24-26页
4 体外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的建立及验证第26-30页
    4.1 材料第26页
        4.1.1 培养基和抗菌药物第26页
        4.1.2 仪器第26页
    4.2 方法第26-28页
        4.2.1 模型的组成第26-27页
        4.2.2 模型验证第27-28页
    4.3 结果第28-29页
    4.4 讨论第29-30页
5 舒巴坦联合美罗培南不同给药方案抑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突变的研究第30-38页
    5.1 材料第30页
        5.1.1 菌株第30页
        5.1.2 培养基及抗菌药物第30页
        5.1.3 仪器第30页
    5.2 方法第30-32页
        5.2.1 体外模型中细菌的富集及接种第30-31页
        5.2.2 给药方案的设计第31页
        5.2.3 药代动力学研究第31-32页
        5.2.4 药效学研究第32页
    5.3 结果第32-36页
        5.3.1 体外模型中药代动力学的结果第32-34页
        5.3.2 体外模型中的药效学的结果第34-36页
    5.4 讨论第36-38页
6 结论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3页
综述第43-55页
    参考文献第48-55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糖尿病药物中间体5-氯吡嗪-2-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下一篇:尸体上膜翅目昆虫法医学意义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