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本文难点与主要创新 | 第12页 |
1.3.1 本文难点 | 第12页 |
1.3.2 创新之处 | 第12页 |
1.4 文章结构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1 文章结构 | 第12-13页 |
1.4.2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 主要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13-16页 |
第2章 湄公河航运的重要性及安全问题 | 第16-23页 |
2.1 对湄公河国际航运开发的简要回顾 | 第16-17页 |
2.2 湄公河航运的重要性与优越性 | 第17-20页 |
2.2.1 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经济合作 | 第17-19页 |
2.2.2 湄公河承载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 | 第19-20页 |
2.3 不同因素威胁湄公河航运安全 | 第20-23页 |
2.3.1 复杂的金三角环境影响航运安全 | 第20-21页 |
2.3.2 当地安保措施不足,缺防卫设备与能力 | 第21页 |
2.3.3 湄公河上船舶易遭劫的技术原因 | 第21-22页 |
2.3.4 经济落后促使劫船行为 | 第22-23页 |
第3章 湄公河航运安全合作现状、成效及问题 | 第23-32页 |
3.1 湄公河航运安全合作的现状 | 第23-25页 |
3.1.1 GMS 国际警务合作 | 第23页 |
3.1.2 由中国牵头在湄公河流域建立起一套多边安全机制 | 第23-24页 |
3.1.3 联合护航行动 | 第24页 |
3.1.4 联合扫毒铲毒行动 | 第24-25页 |
3.2 湄公河航运安全合作的成效 | 第25-27页 |
3.2.1 保障了航程中人员生命安全 | 第25-26页 |
3.2.2 推动了该区内国家的贸易发展 | 第26页 |
3.2.3 密切了中国与区内国家的友好关系 | 第26-27页 |
3.2.4 加强了区内国家的司法合作 | 第27页 |
3.3 湄公河航运安全合作存在的问题 | 第27-32页 |
3.3.1 跨国执法涉及国际与国内法难以转化问题 | 第28-29页 |
3.3.2 安全问题具有跨国性,安全合作难以协调 | 第29页 |
3.3.3 现有安全合作机制不健全 | 第29-30页 |
3.3.4 预防和应急措施欠佳 | 第30-32页 |
第4章 进一步加强湄公河航运安全合作的建议 | 第32-40页 |
4.1 湄公河航运安全合作的国际关系理论依据 | 第32-33页 |
4.2 湄公河航运安全合作机制 | 第33-35页 |
4.2.1 发挥中国与东盟的安全合作基础,延伸双边合作成果 | 第33页 |
4.2.2 构建更多的多边协定与机制,补充四国警务合作机制 | 第33-35页 |
4.3 湄公河航运安全合作规范 | 第35-36页 |
4.3.1 加强河运安全执法 | 第35页 |
4.3.2 提高安全合作统一性 | 第35-36页 |
4.4 湄公河航运安全合作内容 | 第36-40页 |
4.4.1 GMS 与中国的国际警务合作 | 第36-37页 |
4.4.2 预警应急合作 | 第37页 |
4.4.3 船舶设备与船员训练合作 | 第37-38页 |
4.4.4 亚丁湾式的军方合作 | 第38-39页 |
4.4.5 中国与 GMS 的经济合作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