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一 导论 | 第10-21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2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三) 研究的现状 | 第13-16页 |
1 关于基层政府治安管理的研究 | 第13-16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6页 |
(四) 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 理论工具 | 第16-1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五) 论文创新点、难点 | 第18-19页 |
1 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难点 | 第19页 |
(六) 论文结构 | 第19-21页 |
二 基层政府治安管理的概念、特点 | 第21-26页 |
(一) 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1 基层政府 | 第21-22页 |
2 基层政府治安管理 | 第22页 |
(二) 基层政府治安管理的特点 | 第22-24页 |
1 管理对象的广泛性和管理内容的复杂性 | 第22-23页 |
2 管理活动的公开性 | 第23页 |
3 管理措施的特殊强制性 | 第23页 |
4 管理工作的基础性 | 第23-24页 |
(三) 开展基层政府治安管理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 第24-26页 |
1 开展基层政府治安管理问题研究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 第24-25页 |
2 开展基层政府治安管理问题研究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 | 第25页 |
3 开展基层政府治安管理问题研究是保障人民权益的需要 | 第25-26页 |
三 基层政府治安管理现状分析 | 第26-34页 |
(一) 样本地概况 | 第26-27页 |
(二) 基层政府治安管理现状 | 第27-30页 |
1 建立领导责任制 | 第27页 |
2 预防和调节矛盾 | 第27-28页 |
3 强化人口管理 | 第28页 |
4 重视群防群治工作 | 第28-29页 |
5 建立网格化警务管理新模式 | 第29-30页 |
(三) S市农村治安现状 | 第30-34页 |
1 群体性事件凸显 | 第30-31页 |
2 治安刑事案件多发,侦破率低 | 第31-32页 |
3 “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泛滥 | 第32页 |
4 封建迷信活动猖獗,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 | 第32-33页 |
5 民事纠纷经常发生,引发严重的治安问题 | 第33-34页 |
四 治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 第34-40页 |
(一) 基层政府并未完成其职能转变 | 第35-36页 |
1 基层政府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公共产品的供给 | 第35页 |
2 基层政府政治“全能主义”倾向严重 | 第35-36页 |
(二) 基层政权组织功能的弱化 | 第36-38页 |
1 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缓慢滞后 | 第36-37页 |
2 运动式治理的管理模式发挥主要作用 | 第37-38页 |
(三) 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激发社会矛盾 | 第38-40页 |
1 地方强弱群体的二元对立造成的社会断裂 | 第38-39页 |
2 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渠道不畅 | 第39页 |
3 弱势群体的整体心理失衡 | 第39-40页 |
五 基层政府治安管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 第40-45页 |
(一) 加快基层政府职能转变 | 第40-41页 |
1 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 | 第40-41页 |
2 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性政府转变 | 第41页 |
3 推进政府与公民权利制度化 | 第41页 |
(二) 加强社会管理,避免行政空转 | 第41-42页 |
1 改革县乡体制 | 第41-42页 |
2 转变基层政府干部的思想观念 | 第42页 |
3 建构基层政府的问责机制 | 第42页 |
(三) 推进基层自治组织的发展 | 第42-45页 |
1 积极引导民众参与基层治理 | 第42-43页 |
2 健全自治组织功能 | 第43页 |
3 构建多元化的公共产品供给结构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