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钢框架—预制再生混凝土墙结构力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钢框架-RC墙板结构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9-11页
        1.2.1 钢框架-RC墙板结构的试验概况第9-10页
        1.2.2 钢框架-RC墙板结构的理论研究第10-11页
    1.3 再生混凝土的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1页
    1.4 装配式结构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2页
    1.5 本文研究内容第12-14页
2.试验概况及机理分析第14-34页
    2.1 试验简介第14-17页
        2.1.1 试件设计第14-15页
        2.1.2 试验结果第15-17页
    2.2 结构的力学机理分析第17-20页
    2.3 局部性能分析第20-32页
        2.3.1 框架柱内力分析第20-27页
        2.3.2 钢梁内力分析第27-30页
        2.3.3 梁柱连接节点内力第30-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4页
3 刚度及承载力分析第34-44页
    3.1 结构弹性层间抗侧刚度计算第34-39页
        3.1.1 抗侧刚度的组成第34页
        3.1.2 抗侧力墙体的弹性层间抗侧刚度计算第34-37页
        3.1.3 框架柱的弹性抗侧刚度计算第37-38页
        3.1.4 正确性验证第38-39页
    3.2 承载力分析第39-43页
        3.2.1 破坏过程和破坏特征第39-40页
        3.2.2 承载力模型及计算第40-43页
        3.2.3 正确性验证第43页
    3.3 本章小结第43-44页
4 有限元参数分析第44-56页
    4.1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44-47页
        4.1.1 材料属性与本构关系第44-45页
        4.1.2 单元类型与网格划分第45-46页
        4.1.3 约束与边界条件第46页
        4.1.4 加载方案第46-47页
    4.2 有限元模拟正确性验证第47-50页
        4.2.1 骨架曲线第47-48页
        4.2.2 应力应变分析第48-50页
    4.3 变参数分析第50-54页
        4.3.1 内填墙板的墙厚度(WT系列)第50-51页
        4.3.2 再生混凝土强度等级(SG系列)第51-52页
        4.3.3 高跨比(HS系列)第52-53页
        4.3.4 钢柱轴压比(AC系列)第53-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5.多层钢框架-预制再生混凝土墙板结构动力分析第56-74页
    5.1 工程背景及模型建立第56-61页
        5.1.1 工程背景第56-58页
        5.1.2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58-61页
    5.2 模态分析第61-64页
    5.3 反应谱分析第64-66页
    5.4 时程分析第66-73页
        5.4.1 地震波选取第66-68页
        5.4.2 时程分析结果第68-73页
    5.5 本章小结第73-74页
6.结论和展望第74-76页
    6.1 结论第74-75页
    6.2 展望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附录第81页
    一、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81页
    二、硕士期间主持或参与的科研课题第81页
    三、硕士期间所获奖励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中国游乐园游乐空间配置变化研究
下一篇: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柱受压性能和抗震性能的尺寸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