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0-11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1-14页 |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11页 |
2.1.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11页 |
2.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1页 |
2.1.3 实验所用细胞系 | 第1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1-14页 |
2.2.1 阿霉素标准浓度曲线的建立 | 第11-12页 |
2.2.2 纳米颗粒制备的制备与体外药物释放 | 第12页 |
2.2.3 能谱标准曲线建立 | 第12页 |
2.2.4 载药系统与肝癌细胞共孵育的细胞毒性检测 | 第12-13页 |
2.2.5 纳米颗粒体外细胞内CT成像 | 第13-14页 |
3 结果 | 第14-19页 |
3.1 标准工作曲线的建立 | 第14-16页 |
3.1.1 阿霉素标准的浓度曲线 | 第14页 |
3.1.2 纳米二氧化锆载药颗粒制备与体外释放 | 第14-15页 |
3.1.3 能谱CT工作曲线的建立 | 第15-16页 |
3.2 纳米颗粒细胞体外实验结果 | 第16-19页 |
3.2.1 细胞毒性实验 | 第16页 |
3.2.2 纳米颗粒体外细胞内CT成像结果分析 | 第16-19页 |
4 讨论 | 第19-21页 |
5.结论 | 第21-22页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4页 |
综述 肝癌纳米药物治疗现状分析与可行发展方向 | 第24-30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0页 |
致谢 | 第30-31页 |
个人简历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