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郁化火型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临床研究
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前言 | 第14-16页 |
临床研究 | 第16-26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2 研究对象 | 第16-18页 |
1.2.1 样本来源 | 第16页 |
1.2.2 诊断标准 | 第16-17页 |
1.2.3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7页 |
1.2.4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7-18页 |
1.2.5 剔除、脱落与终止观察指标 | 第18页 |
2 观察指标 | 第18-19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4 疗效判定标准 | 第20-21页 |
5 安全性检测 | 第21页 |
6 统计分析 | 第21页 |
7 结果 | 第21-26页 |
讨论 | 第26-33页 |
1 性早熟的现代机理研究 | 第26-27页 |
2 性早熟中医病因病机讨论 | 第27-28页 |
3 中药组方分析 | 第28-29页 |
4 现代药理学研究 | 第29-31页 |
5 疗效分析 | 第31页 |
6 安全性及经济性分析 | 第31-32页 |
7 问题与展望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附录 | 第36-48页 |
文献综述 | 第3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附件 | 第48-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