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等离子体物理学论文

基于离化注入的尾波场电子加速实验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29页
    1.1 引言第7-10页
    1.2 等离子体加速器的应用条件第10-12页
        1.2.1 超短超强激光第10-11页
        1.2.2 超短超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第11-12页
    1.3 激光等离子体尾波场加速第12-26页
        1.3.1 激光在等离子体中的传输第13-15页
        1.3.2 等离子体波的激发第15-16页
        1.3.3 电子的注入第16-20页
        1.3.4 电子的加速和失相第20-21页
        1.3.5 电子加速距离第21-23页
        1.3.6 电子能量增益(Energy gain)第23-24页
        1.3.7 电子加速的机制研究第24-25页
        1.3.8 Betatron振荡第25-26页
    1.4 总结第26-29页
第二章 气体靶电子加速第29-55页
    2.1 前言第29-30页
    2.2 激光尾波场加速的发展第30-41页
        2.2.1 LWFA首次获得高能电子束第31-33页
        2.2.2 LWFA首次获得准单能电子束第33-34页
        2.2.3 LWFA首次获得GeV电子束第34-37页
        2.2.4 电子注入机制的相关进展第37-40页
        2.2.5 级联电子加速第40-41页
    2.3 上海交大200 TW激光首轮尾波场电子加速实验研究第41-50页
        2.3.1 实验布局和相关诊断第42-43页
        2.3.2 氮气实验结果第43-48页
        2.3.3 氦气、氖气实验结果第48-50页
    2.4 上海交大200 TW激光与低密度氮气靶的电子束优化实验第50-53页
        2.4.1 实验布局和相关诊断第50-51页
        2.4.2 氮气实验结果第51-53页
    2.5 总结第53-55页
第三章 团簇靶电子加速第55-77页
    3.1 前言第55-56页
    3.2 等离子体波导(Plasma waveguides)第56-59页
    3.3 激光—团簇靶Betatron X射线辐射第59-60页
    3.4 激光—团簇靶电子加速第60-64页
    3.5 基于飞秒激光与团簇靶相互作用的单能电子源优化实验第64-75页
        3.5.1 实验布局第65页
        3.5.2 团簇—气体混合靶参数第65-67页
        3.5.3 团簇靶电子加速实验结果第67-75页
    3.6 总结第75-77页
第四章 实验技术与靶场建设第77-91页
    4.1 引言第77页
    4.2 激光-等离子体诊断第77-80页
    4.3 电子束诊断第80-83页
    4.4 实验室靶场建设第83-89页
    4.5 总结第89-91页
总结与展望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109页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目录第109-111页
致谢第111-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Yb基化合物中杂化现象的红外光谱学研究
下一篇:复杂氧化物界面二维电子气的光电协同调控及其弛豫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