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子质量的圈图产生机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6-8页 |
第二章 标准模型简介 | 第8-18页 |
2.1 规范对称性 | 第8-10页 |
2.2 对称性自发破缺 | 第10-13页 |
2.3 标准模型的缺陷 | 第13-15页 |
2.4 新物理模型 | 第15-1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三章 中微子质量的产生机制 | 第18-31页 |
3.1 标准模型的简单扩充 | 第18-21页 |
3.2 标准模型的其它扩充:一般性考虑 | 第21-23页 |
3.3 中微子质量的seesaw产生模型 | 第23-26页 |
3.3.1 第Ⅰ类seesaw机制 | 第23-24页 |
3.3.2 第Ⅱ类seesaw机制 | 第24-25页 |
3.3.3 第Ⅲ类seesaw机制 | 第25-26页 |
3.4 中微子质量的辐射产生机制 | 第26-30页 |
3.4.1 单圈和两圈的情形 | 第26-27页 |
3.4.2 三圈的情形 | 第27-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中微子质量的三圈产生模型 | 第31-47页 |
4.1 模型介绍 | 第31-33页 |
4.2 中微子质量的圈图产生 | 第33-35页 |
4.3 轻子味破坏过程 | 第35-38页 |
4.4 μ子反常磁矩 | 第38-39页 |
4.5 暗物质 | 第39-41页 |
4.6 数值结果 | 第41-4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